新媒體時代,如何做好社群運營?

社群有大小,有商業(yè)性的也有非商業(yè)性的。他們有不一樣的群體和目標,但一樣需要通過某種目的或需求讓群成員鏈接在一起,這個群才能活得更好,甚至獲得某些意料內外的產出。

什么是社群呢?要滿足以下三個點:

1. 成員基于某一個目的或需求在一起;
2. 成員彼此之間緊密聯(lián)系;
3. 大家共同完成一個目標或事情。

一個淘寶店主把自己的客戶放在一個群里,只在里面發(fā)布新品信息,那就只是一個群。

01 做社群,你真的想好了嗎

社群和產品和用戶一樣,是有生命周期的。最開始大家熱情高漲的在一起,有可能是因為一次線下活動,因為共同話題興奮了幾天,每天在社群里活躍,然后聊天的人漸漸少了,最后徹底安靜下來。一個群沉寂的大致時間是多久呢?如果不做任何管理,最多不會超過三個月。

所以在做社群之前,大家首先想的問題,你為什么要做社群?找到初心非常重要。

02 大群&小群

做社群,成員多還是少比較好?多少數(shù)量最好呢?

我看過徐志斌的《小群效應》,書上說:人人都想進大群,人人活躍在小群。很多時候,我們想加入大群,是源于自己的好奇心,覺得這里人脈多,資源多,想要獲得更多的可能。但是你會發(fā)現(xiàn)二八原則在大群體現(xiàn)的淋漓盡致,活躍的永遠是那么的一小撮人。但是我們更愿意在什么環(huán)境里去做自己呢,周圍的人越熟悉,人越少越好。

我接手的BM上海營時,群里有300多個人,還在不斷加人。我當時是189個進去的,雖然進群有名字備注,新人有自我介紹,略尷尬的是前面的人我都不太認識,后來就想靠活動盤活,發(fā)現(xiàn)大部分人不參加活動。如果作為一個社群管理,你都不了解每個人的情況,他們又不是彼此相互認識、相互熟悉,群就很容易沉默。我把300人的群散成100人,過了一年又散成22人的小群。

新媒體時代,如何做好社群運營?

為什么我會喜歡做小群?

1. 成員彼此從陌生到熟悉,時間和精力成本相對較低;
2. 成員之間很容易產生更深度的鏈接,依賴的是相互信任,相互幫助;
3. 跟大群比更容易調頻,因為道不同不相為謀。

社群想長久做下去,可能有兩種形式:一是相互陪伴,成為彼此工作生活的一部分,比如BM上海營的伙伴最后只留下了22個,周末會一起出來活動,約約飯,群名叫“在一起第三年”,當然我們還有更多的四年、五年等。另一種是相互幫助,做好一件事或完成一個目標,比如各種項目活動的產生,都是為了提升團隊成員的能力,而不僅僅是運營的專業(yè)技能。

03 我是如何在失敗中成長起來的

查理芒格說,如果想成功,一定要思考我們是如何失敗的,也就是所謂的“逆向思維”。很多時候,成功是具有偶然性的,所謂成功因素也都可能是事情發(fā)生以后再總結出來。

1. 一個社群的leader決定了這個社群的基因,當然也決定了社群的發(fā)展可能。

最開始組建簡運營,是因為我們在一起學習網易的產品運營微專業(yè),那時候除了看視頻,寫作業(yè),就是周末和不同的人線下見面,那一次居然來了28個人。后來我想,這群人成立個組織做點事情吧,首先想到的是做公眾號。因為每次課都要交作業(yè),如果只是寫完交上去,有點浪費,公眾號可以每天發(fā)一篇。于是簡運營就成立了,2016年9月13日公眾號發(fā)表第一篇原創(chuàng)文。

可想而知的是,前面還比較順利,因為作業(yè)的存量還是可以的。但學習會有結束的時候,作業(yè)肯定也有做完的時候,最后我們的原創(chuàng)就枯竭了,公眾號的稿子就成了當時我最大的難處。我也不知道簡運營還有什么可做的,于是2016年11月我去武漢參加“拆書幫年會”,我真的很想知道,接下來我們該怎么辦。在和老黃聊的時候,他問了我一句話,“你做這個社群的初衷是什么?想把它做成什么樣?”大家可以看出我并沒有想好這個事為什么做,后來我就想明白,要和大家一起成長,看看有沒有可能找到一個運營人的成長路徑,才有了后面一系列的故事。

最開始,我想辦法把當時的人拆分成幾個小組,分別讓老司機帶隊,但是走了一段時間,我發(fā)現(xiàn)我錯了。成立之初彼此都不是很熟悉,小組內鏈接稍微好些,老司機和組成員之間溝通并不多,本來就沒凝聚力,這樣更是一盤散沙。我試圖在幾個老司機面前拋出一些討論,基本都以沉默告終。那個時候我就明白了,一個事件發(fā)展最初,大家能愿意投入付出的很少,基本上都是看菜下飯,這和創(chuàng)業(yè)公司一樣。先把自己變得強大,帶著大家向前走。于是我開始了忙碌的生活,不是學習就是在做活動,大家也慢慢被帶動起來了。總之,自助者天助,作為leader不要總是把希望寄托于他人。

2. 社群的發(fā)展并不是以leader的目標為最終目標,一定是彼此都認可的目標。

這點相信大家都會有感覺,我們都希望社群按照我們想的樣子去長,比如做活動,大家都能積極參與,群里討論個話題,大家都能拋出個有深度的觀點。但是,我想說這有點做夢,尤其是在發(fā)展初期。成立社群快兩年,現(xiàn)在群里對于生活話題都很有共鳴,但是有運營方面的話題,大部分就會悄然無聲了。

我從兩個方面去培養(yǎng)大家,一方面是專業(yè)技能,主要是產品運營類活動,一方面是通用能力,包括了職業(yè)生涯規(guī)劃、如何寫簡歷、工作中的福利待遇等。做下來發(fā)現(xiàn)如果一味的去內部培養(yǎng)和孵化,很容易和市場脫節(jié),雖然也在工作,并不能讓大家意識到自己在成長,價值也在變化。所以,市場是檢驗每個人價值最好的方式。

關于決策的概念,我們都希望做的決策是正確的、有效的,但是有效的決策,其實并不等于正確的決策。真正的公式是:有效決策=正確決策*承諾度,舉個例子,比如我想提升大家做活動的能力,那必然是需要去做活動,這是一個正確的決策,但是如果大家的參與度為0,提升做活動能力就不是一個有效決策,因為并沒有人愿意參加,怎么可能會提升呢?反之,社群的目標方向不一定需要特別精準,但大家都愿意去達成,這個事情也就成了。這樣看來,你的社群想要長久的玩下去,也要看每個成員的意愿和承諾度。

3. 社群并不只是工具,小伙伴們也不是等著被收割的韭菜,更多的作用是彼此鏈接,才會產生更大的勢能。

最開始我想大家都有自己的運營經驗,在這里發(fā)光發(fā)熱,嘗試各種事情。從內容到活動,從用戶到數(shù)據(jù),我們的成員涉獵到多個行業(yè)多個領域,還有網易云課堂、三節(jié)課的助教與學員,無論是資源還是人脈,看上去都是很豐厚的。然而,事實并不是這樣的,想要達到我想要的狀態(tài)是非常難。

我開始了第一步,挨個推動社群中的每個人,想盡辦法讓大家動起來,挖坑、談心、來我家聚餐等等,確實是很有效果,但后來發(fā)現(xiàn)我變成了保姆,很多時候遇到困難或者想不明白的事情都會找到我。那個時候,我真的成長很快,但是壓力也很大,后來當我的角色越來越多,越來越忙,我變得更焦慮了,心力交瘁。

于是,我按照各職能模塊成立了7個人的管理組,由我推動管理組,再由他們去推動其他人。這時候,又掉進了一個新的坑里,因為我并沒有意識到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合做管理。通過各種嘗試,慢慢認識到自己的問題:太想要達成我的目標,卻忽略了大家的意愿。

3月我召開了一個針對全員的共創(chuàng)會議,由我主持一起討論商業(yè)化怎么去做,不是為了賺多少錢,而是符合大家當下的需求,認可這個事并行動。最后確定:

2018年簡運營商業(yè)化的方向目標:打造簡運營IP
核心:個人能力提升
支持與保障:團隊建設、現(xiàn)有項目
方法:打造個人IP、課程培訓、承接外包、賣周邊
工具:資源置換、推廣

再將這些內容,由個人認領及分配,現(xiàn)在看到大家真的開始動起來了,很開心。但對于我來說,商業(yè)化的過程比結果更重要,因為可以給大家發(fā)揮的空間,找到更多的可能性。我不知道今年我們會做成什么樣,但我知道我首先會努力提升自己,盡力支持每個人去做他們想做的事情。只要他們還愿意在這里一起走下去,我們就是最棒的團隊。

以上,Enjoy。

文:安仔,離職流浪ing,讀萬卷書、行萬里路的終身學習者。


相關文章推薦:

做內容怎么能不懂用戶增長,增長黑客了解一下?
增長黑客的活動策劃10步走,讓用戶增加100W+的秘訣
從立項到推廣,CGO講述一款游戲租號產品的敗局

更多精彩,關注:增長黑客(GrowthHK.cn)

增長黑客(Growth Hacker)是依靠技術和數(shù)據(jù)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。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,梳理整合產品發(fā)展的因素,實現(xiàn)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…

本文經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cgo/product/9898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18-04-23 23:16
下一篇 2018-04-24 00:27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