用戶增長越來越難,該怎么辦?

近幾年,用戶增長逐漸成為互聯網公司的重點話題。一方面越來越多互聯網公司組建增長團隊,招聘增長黑客,用戶數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的核心指標。

另外一方面,從今年上半年開始,越來越多公司出現增長瓶頸。如果大家有留意今年年中財報,就會發(fā)現很多互聯網公司,甚至一些海外的科技巨頭都陷入了增長困境。

比如臉書、推特和Netflix,這些業(yè)內最領先數據分析和用戶理解能力的公司,幾乎所有以增長為主題的書中都會以他們作為案例,現在他們卻也同樣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增長未達預期情況。

回到我們國內,能做出增長曲線的產品也越來越少,似乎已經很久沒用出現真正現象級的產品。我們越來越關注增長手段,與此同時卻發(fā)現增長速度卻逐漸放緩。

我其實并不是增長領域的大牛,但耳聞目染也有些接觸,通過實踐和學習,我的思考和經驗也許有一些啟發(fā)。由于視角限制,我會更側重從產品和運營角度去分享。

 

[title]1、為什么增長會越來越困難?[/title]

 

剛才雖然提到增長雖然越來越火,但也似乎越來越難。據我這邊手上數據看,行業(yè)整體的用戶增量曲線都在逐漸趨平,與此同時,用戶獲取成本卻在顯著提高,這背后大家不知道有沒有想可能是什么原因?

首先當然是移動互聯網的紅利期接近尾聲,導致的整個盤子增量放緩。當然,主要還是因為過去國內市場巨大,而且保持旺盛的增長,每時每刻都有大量的人和時間投入移動互聯網,即便一個產品什么都不做,都可能迎來可觀的自然增長。

然而,這個趨勢在今年發(fā)生了一點變化,有一個有意思的數據是智能手機的出貨量,在去年首次下滑后,今年第一季度依然在跌。另外運營商公布的網民數據看,也發(fā)現移動互聯網用戶的數量曲線,從前幾年的陡峭上升變的平緩了很多。

這背后的道理并不高深,一方面,在紅利期,總是會有很多全新的用戶站在移動互聯網門外,他們手持每個月近三十天,每天兩百多分鐘的空閑時間,等待著被各種App填滿。他們會走進來,成為了產品的增量。

 

另外一方面,同質化已經常態(tài),記得以前搜索一下視頻,能選的并不多,只要產品還看的過去,就有很可觀的增長。

運營和推廣也是一樣,拉新、留存的難度及成本也比較低。比如早幾年,我們開始在群里看到一些“紅包”時候,都很可能覺得新奇點進去,而現在我們對各種類似活動都已經免疫了,效果也會大打折扣。

除了用戶時間的紅利結束,還由于流量的競爭導致成本水漲船高。不論是App還是公眾號,我們去對比這幾年來的獲客成本,會發(fā)現下載激活或公眾號關注的成本整體提高了很多,尤其對一些本身大體量,余量就不多的產品來說,數字更是高的驚人。

由于廣告主整體具備了更強的變現能力,比如原來一個用戶新增攤算下來可以帶來20塊的收益,那我們就需要保證獲客成本低于20才能盈利。

但一旦有人能提供的服務在用戶身上賺100元,意味著他可以用更高的獲客成本去買流量,這樣就給變現能力弱的產品帶來很大的壓力。

而且,之前我們還可以按照領域去劃分競爭,比如做社交的只需要跟其他社交產品競爭流量,如今隨著用戶在線時長的飽和,以及各個行業(yè)玩家的產品矩陣越來越完善,我們越來越多面臨跨行業(yè)的流量競爭,社交甚至需要和短視頻去競爭。

再比如,兩個產品做短視頻,但你后面加入了電商,我這只能在廣告變現,你可以電商可以多賺更多錢,這就導致搶流量時候,你能出的起更高的預算,這樣的競爭激烈,流量成本提高也就越明顯。

 

用戶增長越來越難,該怎么辦?

 

 

[title]2、增長的新趨勢[/title]

 

咱們順著這樣邏輯去看,接下去互聯網增長可能會出現哪些趨勢呢?

第一我覺得傳統產品形態(tài)上,資源投入重心會從拉新逐漸往更深的層次,比如用戶時長、傳播、變現能力等轉移。

以前紅利期,大家處于跑馬圈地的過程,手里資源會盡可能的去拉新,打法也更多是高舉高打,粗狂一點也無所謂。經常對手之間殺紅眼了,就直接燒錢上補貼,你補一塊我就補兩塊,先把人拉進來再說。

隨著紅利期的結束,跟著行業(yè)發(fā)展,粗放的搶人越來越難了,考慮重點逐漸轉向怎么把進來的人服務好,讓他們可以留下來,為他們創(chuàng)造價值,進而讓他們邀請他們的朋友成為用戶,成為新的增長點。

增長這事也需要分兩方面看,一方面就是大公司,大公司需要一邊大聲吆喝造勢,加深用戶認知,現在用戶時間有限,一旦用戶很久沒聽到你的這個品牌,很可能用戶就以為你死了,所以吆喝聲是1,產品的內核其實是0,決定了你能走多遠。而另外一方面小公司造勢比不過大公司,唯一能彎道超車的就是,深耕細分領域,做一些更精細的技術活,產品和運營給用戶帶來的體驗和價值,或許會逐漸代替設計精妙刷爆朋友圈的活動,成為增長新的發(fā)動機,也是彎道超車的唯一方式。

 

第二就是大家會拓寬戰(zhàn)場,表現在四五六線城市甚至鄉(xiāng)鎮(zhèn)的去下沉,或是出海中東、非洲等。當然也有前往歐美、東南亞的,但這前兩年也就蠻多了。最近幾年迅速崛起的產品里,很大比例依托四五線城市或農村市場的,四五線跟一二線用戶生活節(jié)奏和所處環(huán)境也不太一樣,用戶習慣和用戶喜好也不同。

需要著重說明的是,在討論四五線城市或農村市場的時候,并不是對他們的高下做價值評判,絕不能說農村用戶比北上廣用戶低級,這是很傲慢也很危險的想法,會影響對用戶的理解,對產品設計毫無幫助。

 

第三個可能出現的趨勢是大家可能會對新平臺、新形態(tài)下更多賭注。比如前兩年的VR/AR,以及去年的小程序,今年的區(qū)塊鏈,大家可能會把之前在移動互聯網跑馬圈地的招數復用一次,搶占新高地。

比如微信小程序,最近因為工作原因也正好在留意,這兩天看了大量小程序,有一個感覺,就是這個領域里整體審美糙了好幾檔,大家還是急于快速獲客,模板消息無節(jié)制的發(fā),各種擦邊球試探底線,各種誘導點擊又出現了。

小程序的低進入門檻以及微信體系天然的傳播機制,也讓許多創(chuàng)業(yè)者看到了增長的紅利地,而事實也證明,早一步下水的創(chuàng)業(yè)者獲得了非常可觀的增長。而隨著小程序生態(tài)的日漸完善,這里流量成本也勢必會逐漸增加。

 

 

文:星辰屋

首席增長官CGO薦讀:

更多精彩,關注:增長黑客(GrowthHK.cn)

增長黑客(Growth Hacker)是依靠技術和數據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。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,梳理整合產品發(fā)展的因素,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…

本文經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quan/14426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18-09-19 11:01
下一篇 2018-09-19 16:25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