流量平權時代,誰能把流量成本卷下來?

中小商家的春天來了?

 

流量平權時代,誰能把流量成本卷下來?

以用戶為中心、以自發(fā)分享為驅動的流量模式含金量還在上升。在政策倡導、流量平權成為“顯學”的當下,中小商家也有望成為“風流一代”。

作者/番茄醬

出品/新摘商業(yè)評論

這屆雙11大促過去,很多中小商家并沒有滿載而歸,而是怨聲載道:有商家吐槽稱,自己每天要花幾百塊流量推廣費,賺的錢都“給平臺打工了”;有商家則干脆躺平:“與其忙活半天‘給他人作嫁衣裳’,還不如干脆置身事外”;也有商家總結,歸根結底,還是流量越來越金貴了,大多數平臺上,自然流量幾乎沒有,“價高者得”的競拍機制成為唯一流量分配方式。

隨著問題浮出水面,中小商家亟需一場“流量平權運動”——近日,國家市場監(jiān)督管理總局對外公布《關于引導網絡交易平臺發(fā)揮流量積極作用扶持中小微經營主體發(fā)展的意見》,同樣倡導進一步優(yōu)化算法,合理配置流量資源,幫助經營主體提升品牌和產品知曉度,從而“激發(fā)廣大中小微經營主體發(fā)展的內生動力和創(chuàng)新活力”。

那么,破局的關鍵在哪里?中小商家如何再次站上舞臺,成為流量平權中的“風流一代”?

 

一、流量困局下,

初代「電商」終結史

最近,賈樟柯的電影《風流一代》上映:“講述我們怎么一步一步從千禧年走到現在,也從互聯網社會一步一步邁進人工智能時代?!倍鴮Τ醮娚躺碳襾碚f,也有自己的“風流一代”——互聯網開啟了一個風起云涌的流量黃金時代。

在當時,互聯網正處于快速發(fā)展階段,新用戶不斷涌入,為電商商家提供了龐大的潛在客戶群體。這一階段,由于用戶基數小且增長迅速,電商平臺能夠不斷開源,讓品牌跟在后面“撿裝備”,輕而易舉地收割“不要錢一樣”的遍地流量。

江湖夜雨十年燈,如今,開源時代終結。隨著增量見頂,如今的電商商家面臨著更加激烈的競爭和更高的運營成本,平臺進入“節(jié)流”時代,初代“風流一代”的商家也從春風得意,到不得不加入狼多肉少的流量廝殺。

有不少頭部品牌或停播閉店,抱怨“流量成本翻了10倍,現在做的人多了,就在流量競價,到處是成本”;也有主播公開吐槽“自己只要不花錢買流量,播放量就只有100萬”……

頭部尚且從吃肉轉向了“喝湯”,白牌、中小商家的處境更可想而知:據報道,白牌神話“肌先知”在2022年期間一條商品鏈接就投放超過萬條引流廣告,在三個月內燒光了5個億,其直播間超過7成的觀眾都源自付費流量。

然而,買來的流量好比別人家的孩子,終究和自己不親,無法帶來業(yè)績增長,反倒將自身拖入深淵:近日,“肌先知”的母公司——深圳市麥凱萊科技有限公司的日用品、辦公設備等資產,將在11月末被強行拍賣。

如今,無論是平臺還是商家,都在積極反思、奮起自救。一場上下匯合的流量平權風暴即可掀起。

 

二、商家“多條腿走路”,摸著白牌自救:

流量平權勢不可擋

事實上,伴隨《意見》出臺,電商平臺也積極推出扶持政策,惠及中小商家。今年下半年開始,主流電商平臺推出一系列“商家減負包”,如包括服務費退返、保證金下調、升級商家售后服務等等。

然而,對商家來說,最關心的永遠是“流量”和基于流量帶來的轉化——相比大差不差的基礎服務費以及和“多賣多交”的抽傭費用,對商家來說,電商平臺流量成本更能決定商家的營收和盈利水平,因此,交多少“營銷過路費”才是最為關心的。

不過,目前行業(yè)最大的問題是,很多平臺雖然積極響應政策,但在推動流量平權上實在有心無力。

因為平臺本身也沒流量,長期依賴大規(guī)模外部采買,這種電商平臺外部采買流量,再包裝成商業(yè)化產品高價倒賣給商家的模式,神似“倒爺”、“黃牛黨”,必然導致電商行業(yè)流量成本居高不下。

而對商家來說,樹挪死,人挪活,電商競爭趨同化、存量化的背景下,許多商家都在多平臺入駐。正是在多條腿走路的過程中,品牌商家頓悟,高手往往在民間。很多品牌開始學習其曾經“愛理不理”的白牌,跟隨他們走過的路徑,行至自然流量洼地。

此前,有中小商家在采訪中向新摘商業(yè)評論介紹,自己在拼多多上“薅免費流量”的大法——其關注了很多營銷博主、加了很多交流群,社交平臺上,有很多商家分享自己“商品標題、關鍵詞設置、商品描述”等信息優(yōu)化秘籍,還有n種鋪貨方法,以此“白嫖”更多自然流量。

“比如,在拼多多上鋪貨就是一種,這種是最適合不愿意花錢但愿意花時間的商家,就是一直找款一直上鏈接,看是否能鋪出首頁流量標簽的鏈接。一個款首頁流量可能給你100個訪客,10個款就是1000,100個款就是1萬。”

流量比黃金珍貴的當下,其中分量不言而喻,這也讓電商商家圈內出現越來越多王境澤。2017年,拼多多剛成立兩年時,有羽絨服品牌向新摘商業(yè)評論表示“不會入駐,拼多多白牌太多,不符合我們調性”。而流量廝殺白熱化的當下,這一品牌已經入駐拼多多,并積極參與百億補貼,成為自然流量“真香”中的一員。

同時,對中小商家來說,平臺的綜合經營成本也成為考量因素。有服裝商家介紹,在拼多多上,拿抽傭來說,非百億補貼商家無抽傭政策,百億補貼商家也僅收取較低比例的抽傭,一般1%~3%,不超過5%,相比行業(yè)普遍5%左右來說,可以給新手降低很多運營成本,技術服務費也只有0.6%。

當然,在品牌商家看來,這些都屬于不痛不癢的小支出,關鍵變量還是在于平臺有沒有足夠多的免費流量。

那么,平臺如何成為流量蓄水池?在這輪平臺積極轉舵、相應政策的平權風暴下,又有哪些值得借鑒、參考的經驗及流量分配方式?

 

三、流量平權時代,

平臺應該如何轉舵

事實上,中小商家拿到免費流量的底層邏輯無非兩條:第一,平臺“高筑墻,蓄水積流”,第二,舍得分配流量,即“廣開源”。

前者,平臺應該如何幫商家“打獵”,筑起自然流量蓄水池?這就回歸到消費者訴求。當下,消費者回歸理性,不再對網紅效應上頭,品質保障成為首要訴求。根據艾瑞咨詢統(tǒng)計,2023年,超過85%網購用戶線上消費時更加理性,在廣告等商業(yè)宣傳影響下的沖動消費占比較低。

這也解釋了平臺如何吸引大量自然流量——其生態(tài)中,是否有大量物美價廉的白牌成為消費者“溢價祛魅”后的首選?;诖耍斍熬置嫦?,拼多多還有近乎無成本、巨量的自然流量。

而后者,則涉及到流量分配方式是“零和博弈”還是合作博弈。

零和博弈對應的,即是“流量拍賣”分配方式,平臺大規(guī)模外部采買流量,為了不虧錢只能把成本轉嫁給商家,把流量高價賣出,價高者得,導致一方面流量兼并橫行,“富者田連阡陌,貧者無立錐之地”,中小商家上不了桌、望洋流量興嘆;另一方面,品牌方雖然高價拿到了流量,但“越想越虧”,進一步轉嫁成本,在原材料上偷工減料、最終買單的還是消費者,這也間接解釋為什么電商平臺退貨率居高不下。

合作博弈中,參與者之間則通過協(xié)調行動、分享資源和互相支持,以取得最終的成功。博弈的關鍵點在于如何平衡個體利益和整體利益。

因此,對平臺來說,不同于絞盡腦汁買流量再賣出去的“中間商”,更應該做“無為而治”的流量分配者,以機制簡單、近乎無成本、巨量的自然流量,為工廠型商家和中小商家搭起來一個唱戲的臺子,讓其無需支付高昂的流量費用,就能獲得大量的曝光和銷售機會。

當然,“為無為,則無不治”,并非不進行治理,而是強調通過“我無為而自化”來發(fā)揮自發(fā)治理力量。在商業(yè)領域,“自化”即“市場看不見的手”調節(jié)下,性價比永遠是王道,白牌、工廠型商家雖然沒有花里胡哨的營銷功夫,但價格也實在實惠,這部分商家最應該得到自然流量。

總結起來就是,與其把錢花在營銷上吸引消費者,還不如直接讓利消費者,好比相親市場上以經濟適用男對打“花美男”,轉起了商家以讓利惠及消費者——消費者自發(fā)前來——平臺擁有自然流量——再把自然流量分配出去”的正向飛輪。

如今,這種以用戶為中心、以自發(fā)分享為驅動的流量模式含金量還在上升。在政策倡導、流量平權成為“顯學”的當下,中小商家也有望成為“風流一代”。

本文來自投稿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cgo/coo/127709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24-12-06 16:01
下一篇 2024-12-06 17:59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