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有優(yōu)勢,但突圍也不易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文/周曉奇

編輯/子夜

作為云計算領域的后發(fā)者,京東云一直想靠混合云彎道超車。

去年,京東云首次對外發(fā)布首個混合云操作系統——云艦,這是基于京東自身全球復雜云原生場景的大規(guī)模實踐。換句話來說,京東云將原本服務于內部業(yè)務的云計算能力,開放出來獲取更多客戶。

到了今年,京東云更新產品的速度幾乎沒停下來過。除了發(fā)布升級版云艦2.0外,還接連發(fā)布數智供應鏈解決方案,以及各個細分賽道下的產業(yè)平臺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京東云數智供應鏈解決方案,圖源京東云微信公眾號

京東云的意圖很明顯,作為晚于其他巨頭入局云計算領域的平臺,京東云必須快速更迭產品與技術能力,以此贏得更多客戶。

為此,京東云也動用了集團資源服務客戶,如貨、倉、配送、分銷等能力,以及基于供應鏈的金融、風控能力等。這表明客戶不僅可以用上京東云提供的云服務,甚至還能獲得京東集團在零售、物流等方面的扶持。

從原本僅提供單一服務,到現在通過全面資源獲客,云計算市場的爭奪戰(zhàn)早已超乎想象般激烈。

這背后,一方面是因為傳統電商、互聯網等領域早已全面擁抱云計算,第一波“上云”紅利消失后,現在云廠商們需要去開拓政務、醫(yī)療、教育等更難的領域;另一方面是進入云計算領域的互聯網新貴們越來越多,如字節(jié)跳動、快手等都在逐步開拓云計算市場。

雙重競爭壓力之下,留給京東云站穩(wěn)腳跟的時間自然不多了。小步快跑之下,京東云能否突出重圍?又是否可以在混合云領域彎道超車?

1、押注混合云,突圍卻不易

京東云,正不斷加碼混合云賽道。

近期,京東云發(fā)布升級版混合多云操作系統云艦2.0,該產品是京東云在混合云賽道內的重要抓手。全新發(fā)布的云艦2.0,也在多個領域進行了升級,意在提供更多服務,吸引更多客戶。

據連線Insight了解,云艦2.0在兼容性上進行了更全面的擴充,目前可全面兼容全球Top10公有云及私有云平臺,也能兼容x86、ARM、Risc-V架構。對于一款混合多云操作系統,具備更強的兼容性無疑會進一步提高競爭力。

其次,云艦2.0實現了以應用為中心,做到跨云跨區(qū)靈活調度。而或許是為了吸引更多客戶與合作伙伴,京東云全面開放了IaaS到SaaS的服務,并基于云艦開放了16大類應用市場產品。

值得注意的是,云艦原本是服務京東內部業(yè)務的產品,畢竟作為國內頭部電商平臺,京東也有復雜的場景需求,需要云計算來節(jié)省成本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目前,云艦2.0可完成超千萬核資源秒級調度,實現超大規(guī)模異構基礎設施資源的敏捷調度,CPU平均使用率提升2倍,就此每年為京東節(jié)省數億元IT成本。

除此之外,云艦一開始就能夠兼容海外公有云廠商以及基礎設施,其實也得益于京東國際出海業(yè)務。不同于國內電商業(yè)務,跨境產品還要進行稅務計算、跨境物流等流程,需要更復雜的計算能力。

由此,云艦也一直在服務京東國際等出海業(yè)務。目前,云艦2.0能做到核心業(yè)務8天完成穩(wěn)定遷移,節(jié)省30%以上成本,全球新業(yè)務布局周期縮短半年以上的能力。

作為支撐京東內部業(yè)務的混合云產品,云艦本身已經經過了618、雙十一、國際業(yè)務等考驗,而京東云去年選擇將云艦能力開放出來,或是意圖想在混合云賽道上搶占更多的優(yōu)勢地位。

京東云的野心也不小。在2021京東云峰會上,京東集團副總裁、京東科技京東云事業(yè)群總裁高禮強表示,京東云要在三年內力爭做成最強的產業(yè)云、最低碳的云、最開放的云和最增值的云。

三年之期壓力不小,為此今年以來京東云動作頻頻。

繼今年7月發(fā)布“數智供應鏈”七大解決方案后,11月1日京東云在上海舉辦城市峰會時,又發(fā)布了供應鏈控制塔、能碳云、汽車供應鏈協同平臺、產業(yè)鏈長云、城市產業(yè)服務平臺2.0五大產業(yè)平臺。

這五大平臺是數智供應鏈體系內的細分場景,京東云顯然想通過深入各個產業(yè)場景,推出相對應的混合云平臺,借此獲取到更多客戶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據京東云透露最新數據顯示,過去一年京東云服務超95%的大型央企、近100座城市、2048家大型企業(yè)、914家金融機構和超207萬家中小微企業(yè)。

就京東云自身而言,這已經是有了很大的突破與進步,但從整個混合云行業(yè)來看,京東云遠遠落后于其他云計算巨頭。畢竟,其他云計算巨頭數十年的深耕下,京東云很難在短期內實現突圍。

現今,京東云只有不斷深入產業(yè),靠一項項偏定制化的服務,在巨頭們的夾擊中尋找更多突圍的機會。

2、混合云市場,還有多少機會?

在混合云市場,還有京東云的一席之地嗎?

據國際咨詢機構Gartner發(fā)布的《中國混合云運營的三個重要經驗》報告指出,中國的混合云采用率在2021年達到了42%,預計到2024年,滲透率將達到70%,遠高于50%的全球平均水平。

按照Gartner的預測來看,國內混合云市場三年時間內至少還有近30%的市場空間,誰都有機會搶下這些增量市場。

除了市場還有較大增量空間外,國家也在大力推進數字化轉型。

今年1月12日,國務院印發(fā)《“十四五”數字經濟發(fā)展規(guī)劃》,涉及優(yōu)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、充分發(fā)揮數據要素作用、大力推進產業(yè)數字化轉型、加快推動數字產業(yè)化、強化數字經濟安全體系等。文件中明確提出2025年工業(yè)互聯網平臺應用普及率要達到45%,較2020年提升30.3pp,并強調要推動企業(yè)上云。

中信證券發(fā)布的《云計算行業(yè)分析》報告表示,不論是工業(yè)互聯網平臺應用,還是企業(yè)上云,亦或是建立數據要素市場,底層都離不開云計算,尤其有望推動私有云、混合云的發(fā)展,這將推動國內云計算基礎設施投資再加碼。

此外,大型政府機構、企業(yè)客戶對基礎設施和應用有著多樣且復雜的需求,混合云是當前較為有力的解決方案。因此,云計算廠商需要聯合生態(tài)合作伙伴深度布局混合云,持續(xù)為客戶提供服務。

京東云選擇直接部署混合云,遇上了天時地利人和的有利條件。但京東云還是晚了一步,其他云計算廠商早已提前布局混合云領域。

2014年,阿里云就推出了國內首個大規(guī)模商用的全自研原生混合云,其目的是覆蓋金融機構、政府機關、大型企業(yè)等企業(yè)級用戶上云的數據合規(guī)性與業(yè)務創(chuàng)新性的綜合需要。

今年,阿里云在7月舉辦的合作伙伴大會上,還推出了全新的“凌云計劃”,提供10億元的產品合作發(fā)展基金,歡迎PaaS、SaaS產品入駐云市場,并與伙伴共拓500億的混合云市場。8月,阿里云又與投資的云計算公司Zstack達成混合云戰(zhàn)略合作,提供無縫連接的混合云服務。

華為也早在2020年發(fā)布了混合云新品——華為云Stack,該產品基于擎天架構,提供了云上和本地服務的統一云服務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華為云Stack,圖源華為

到了今年,華為云正式推出了完整的混合云解決方案。在7月華為云舉辦的“普惠AI”中國區(qū)峰會上,華為云發(fā)布混合云解決方案“HUAWEI CLOUD Stack”(簡稱HCS)。

據悉,HCS以一體化全棧方式交付完整的云服務平臺,與華為云統一架構,統一API,滿足云化業(yè)務敏捷開發(fā)、按需彈性以及安全合規(guī)的核心訴求。

巨頭環(huán)伺之下,京東云想搶混合云蛋糕可謂困難重重,但京東云并不是沒有機會,關鍵還要看京東云能提供哪些關鍵價值,尤其是其他競爭對手無法提供,但對客戶來說是剛需的附加資源,這是京東云突圍的關鍵因素。

3、京東,是京東云的最大優(yōu)勢與掣肘

“京東云首先是‘京東的云’,只有京東把自身在整體產業(yè)端的優(yōu)勢不斷疊加在上面,為企業(yè)提供的云服務才更具信服力?!?/strong>在2021京東云峰會上,高禮強曾對外表示。

這意味著,京東云除了可提供云服務外,也可以將京東體系內的相關產品一同打包起來服務客戶,這遠比單一的云服務更具吸引力。

以京東云發(fā)布的混合云操作系統云艦來看,其原本就是基于京東自身全球復雜云原生場景的大規(guī)模實踐。在京東云官方發(fā)布的相關內容中,也明確提到云艦系統是京東在復雜供應鏈場景下的深耕,該場景包括了零售和物流。

據悉,在零售業(yè)態(tài)方面,京東有數百萬自營商品SKU、數十萬商家以及超5億消費者。既然云艦能服務京東自身業(yè)務,那么自然可以服務其他電商企業(yè),畢竟國內比京東還大的平臺屈指可數。

此外,物流也是京東多年自營的核心業(yè)務。目前,京東有32座“亞洲一號”和1000+座倉庫,龐大的物流周轉和城市配送需要極強的云計算能力。如此一來,京東云既可以為客戶提供云計算能力,也可以提供相關物流周轉與配送服務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京東云也確實這么做了。據京東云公布的案例顯示,其為廣西金達建設了JDT1中國-東盟一體化交易平臺,提供從B2B2C線上商城、京東專營店、智能物流體系、供應鏈金融到運營中心全鏈條的服務。

“無論是數字化的系統或沉淀,還是直接的貨、倉、配送、分銷,還是基于供應鏈的金融、風控能力等,京東云都可以基于京東整體生態(tài)資源為客戶提供一攬子綜合生態(tài)解決方案?!?/strong>高禮強在去年京東云峰會上表示。

由此可見,京東云的最大優(yōu)勢或許不是云計算本身,而是京東云背后所附加的各種資源。

但京東云能做到這一點,其他云廠商巨頭們自然也想到了。

2020年9月,阿里巴巴就公布了新一輪戰(zhàn)略部署,將釘釘升級為大釘釘事業(yè)部,與阿里云全面融合,并整合集團所有相關力量,確?!霸漆斠惑w”戰(zhàn)略全面落地。阿里云也開始動用全集團資源,開始攻城掠地了。

其實,早在2014年阿里云推出首個大規(guī)模商用混合云時,就已經集合了阿里體系內的大部分應用和云服務,一同提供給客戶選擇使用。如提供了工業(yè)大腦、交通大腦、IoT、釘釘以及區(qū)塊鏈等服務。

“云釘一體”的戰(zhàn)略,則意味著阿里云的整合將更加徹底,也將動用更多集團資源搶占客戶。

華為云也同樣如此。華為云新發(fā)布的混合云解決方案在芯片、硬件、基礎設施、云服務、應用平臺等方面進行全面技術創(chuàng)新,如芯片創(chuàng)新從自研AI芯片昇騰系列,到ARM-based的鯤鵬920;提供PaaS、EI等服務,幫助客戶實現業(yè)務的微服務改造與智能化升級。

這些全棧技術創(chuàng)新能力,其他平臺很難做到,但卻是華為云HCS獲取客戶的利器。

由此可見,京東云的附加優(yōu)勢也并不是那么突出,畢竟其他巨頭們也在提供京東云所不具備的資源。加之京東云本身在云計算領域起步較晚,技術成熟度上沒有其他巨頭那么精進,競爭壓力可謂不小。

此外,京東集團提供的資源對企業(yè)也有利有弊。盡管京東云附帶的集團資源可以幫扶中小企業(yè)快速成長,但也意味著企業(yè)需要與京東云深度捆綁,企業(yè)很難再轉向使用其他云廠商提供的服務。

而且京東集團的優(yōu)勢資源集中在電商、物流、供應鏈等領域,在其他領域并不能提供更多優(yōu)質資源。京東集團,既是京東云的最大優(yōu)勢,但一定程度上也成為了某種掣肘。

云計算也是一門重資產的生意。云廠商每年需要花費巨額資金購置服務器等設備,這也導致國內云廠商普遍難以盈利,目前國內只有阿里云才剛剛過了盈利門檻,但這也花費了12年時間。

“后來者”京東云,能搶到混合云多少蛋糕?

京東云要想實現盈利,也必須先投入再通過更多客戶平攤整體成本,這就要求京東集團擁有龐大的資金實力。但要知道,此前京東沒有率先入局云計算領域,就是因為其物流等業(yè)務同樣需要投入巨額資金,此時再加上云計算的投入,京東集團的壓力不小。

京東云發(fā)力晚了,如今只有盡快補課,快速奔跑,才能在這塊“兵家必爭之地”活下來。

參考資料:

《云計算行業(yè)分析:全球云計算市場仍處上升期,云計算投資有望回暖》,中信建投證券

本文來自投稿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mcn/85168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22-11-14 14:13
下一篇 2022-11-14 15:14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