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密集跟一些同行前輩交流,反復提到:“解決企業(yè)用戶的什么問題?需求強度多大?市場上是否有同類產品,有何優(yōu)勢?”經過反復思考,結合實踐,發(fā)現延伸出來幾個問題:服務什么類型的客戶?產品解決的問題屬于鏈路中的哪個環(huán)節(jié)?這個環(huán)節(jié)在企業(yè)運營過程中占據什么樣的位置?能帶來多大的影響?是否存在鏈路多節(jié)點耦合?能否單節(jié)點評價效果?能否顯性評估效果?構建多價值點的復合型團隊如何搭建?
下面稍作展開進行探討,前后話語體系更加偏重在初創(chuàng)公司,而非成熟公司:
1.早期尖刀型產品
在初創(chuàng)階段早期,理應在有變量的環(huán)境下,找到產品功能&解決方案與業(yè)務需求和市場的最大交集(PMF),以及和團隊現有能力的交集(FMF)。當然產品功能和解決方案在不同語境下,含義也有差別,切口是產品功能,業(yè)務閉環(huán)是解決方案。
早期團隊,應該先做切口,再展開。不要貪圖最大的交集,因為有幾個點:產品需要持續(xù)迭代,沒有一蹴而就的;持續(xù)與頭部和標桿客戶做探索,KA做show case,降低其它客戶對新事物的認識;沒建立行業(yè)品牌前,要做到輕介入、輕部署、兼容性高(好在現在數據化、上云、AI化慢慢變成了行業(yè)的共識,IT化、數字化也在逐步提升,輕部署快應用成為可能)。在探索中,找出跟團隊能力匹配,企業(yè)需求痛點明顯,且長期外采的需求(平衡好效率、成本、隱私、企業(yè)核心競爭力等問題),做單點極致提升。
尖刀型產品也存在客戶群體選型和路徑不同而不同。客戶的區(qū)分,往往是對產品的區(qū)分,成熟度不同的客戶,往往對產品的需求,產品的功能需求差異很大,不同群體有不同的需求邏輯。比如客戶群上,SMB往往需要的是30-60分的產品,KA往往需要60-90分的產品;KA有專業(yè)的人,SMB沒有,所以也存在服務頭部KA,共創(chuàng)后有部分標準化流程和能力的規(guī)范化,而這些也是SMB客戶所需的。大部分時候我們區(qū)分客戶,一般都會用KA和SMB來區(qū)分,往往KA也會更加定制化的需求;但有時也要看切入的維度,切入巧妙的話,在產品層面可以極大地規(guī)避個性化的需求(很多時候,都是解決多部門的人員和業(yè)務復雜度上帶來的問題)。在產品探索過程中,做了一定的探索后,往往可以通過一些配置化、流程SOP和低代碼來完成,當然這個往往需要跟客戶完成一定的共創(chuàng)。
尖刀型產品如果能做到后付費和短周期訂閱,那更加極致,銷售壓力也會更小。比如按測試效果收費;比如作為可落地的解決方案,能否有非常場景化且收斂的客戶需求;比如收費模式以季度或半年度為付費周期,逼著公司進行產品迭代和服務;當然也不能太短,太短了,容易拉高服務成本和客戶退出成本很低。
如何評價尖刀型產品,除了財務角度的,也可以通過產品埋點和客戶反饋來側面衡量,這里不過多展開。
2.單/多節(jié)點價值:客戶需求與產品功能
尖刀型產品立住了以后,如何在合適的時間點去做延展,并如何延展也是非常重要的問題(單價值點到多價值點)。這里對單節(jié)點價值到多價值點的問題,結合選品工具展開講講。單產品價值點產品有時會隨著產品規(guī)?;瘯粩備N,比如普世的選品工具(可以快速地看到shopee、amazon的爆款銷量、gmv等),商品數據本質是個信息差的攤平,如果所有商家都用了,信息差就不存在了,這時候單個爆款選品屬于非強價值點。
那怎么拉升價值呢?可能再做后面的延伸是一個解法,比如找到爆款后能否找到爆款的供應商(sourcing功能),甚至提供一件代發(fā)(dropshipping);比如也可以換個角度,對于非跟賣的品牌客戶而言,能否爆款背后找到指導產品開發(fā)的邏輯,比如解構到爆款背后的元素,然后用于如何用這些元素來指導開發(fā);基于元素粒度趨勢數據的反饋,這里對于KA可能可以解決一部分的問題了,但是SMB可能都沒有可以看懂和使用這個趨勢數據的人;能否再做延伸,能否提供更確定性的服務(基于元素和工廠提供的產品制造能力),你既可以用選品、也可以用元素趨勢,還可以用我的貨,就是爆款率能提升上來,更往產業(yè)端靠也是一個思路。
站在功能和解決方案的角度,我們再剖析一下。如果到技術層面我們去看選品這個產品,爬蟲抓取數據是其中一個功能,數據展現也是其中一個功能,一件代發(fā)也是其中一個功能,鏈接工廠提供供應鏈能力也是其中一個功能,部分功能可以被組裝為一個業(yè)務的解決方案,每個業(yè)務解決方案對應一個業(yè)務痛點和市場需求規(guī)模,并且不同的組合的客戶畫像也不同。
功能到解決方案,有時候也可以認為是更低維視角的單價值節(jié)點到多價值節(jié)點路線。換個視角來看,也表明了前期路徑、邊界、組合面向的客戶都特別重要,短期產品做成什么樣子(提供什么功能&解決方案),長期做成什么樣子(提供什么功能&解決方案)。中間的過程同樣非常重要,這是路徑問題,所以理性看待競品,很多時候大家走了不同的路,并且都有可能到羅馬。當然這背后也跟競爭格局有關,80分足夠用還是需要90分,沒做到之前,盡量不要鋪太開,理性認知市場需求和能力邊界是非常重要的。產品與業(yè)務貼合性不夠好,缺少連接性的產品容易耗散團隊和客戶耐心。
可以看shopify歷年的發(fā)展
shopify的多模塊&貨幣化率
數據來源:Albert Wang《Shopify: A Sustained Success Story》
在路徑探索過程中,必然遇到探索的能力邊界問題,這時候要么深挖現有產品方案,要么持續(xù)補充團隊,才能做探索。這也是方向、團隊、融資補充循環(huán)往復迭代的過程。多價值點的saas產品,故事性在變大,能力要求也在變高,難度也在變大。
以上面講到產品單價值點和多價值點問題,那能否做更好地設計,讓多價值點變得自然而然呢?結合路徑和產品鏈接能力做設計,能否像樂高積木一樣,對底層做得足夠標準,然后長期還能在各個產品間完成串聯和連通,比如外部數據(爬蟲、三方數據)、內部數據(一方數據)的收集為底座的數據中臺能力,比如ERP基于訂單數據的精準備貨預測,比如基于前端商品反饋的流量分發(fā)能力(商品畫像中評分低的商品,在推薦中獲取到更少的流量),比如基于一方數據的各類營銷和用戶運營能力。從賣貨體系,到服務體系,再到供貨體系。
單產品功能到多產品功能協(xié)同的能力很難,但是長期是立得住、立得久的重點。當然也可以通過區(qū)隔客戶群體,多個垂直服務領域并行增長,業(yè)務割裂以后,底層能力復用變低,成本也更高。多產品協(xié)同難度更大,但壁壘也更高。在業(yè)務流程、組織角色、工作方式等維度做拆解組合,做好版本切片,敏捷迭代、持續(xù)做可落地交付。
3.護城河之一:產品/功能(價值點)間的連接和協(xié)同能力
那長期如何建立護城河呢?我覺得其中之一就是在長期跟客戶業(yè)務陪跑,持續(xù)迭代中,完成產品功能到解決方案,再到價值節(jié)點的升級;最終幫助客戶完成內外流程的連接與耦合非常重要,也可以認為是上面說的多價值點的串聯。那什么叫內流程、什么叫外流程,什么叫內外流程耦合。下面分別以企業(yè)客戶和SaaS公司為例來講講什么是內外流程和耦合。
電商企業(yè)很重要的一個部門是商品企劃和選品,內流程中選品與企劃在商品流通中是源頭,上下游部門會產生協(xié)同,而協(xié)同發(fā)生的效率和上下游聯動鏈條長度則是關鍵。新品上架后,我們從漏斗來看,投放同學需要進行新品測試,以便加速新品的汰換和晉級速度,站內運營需要給到新品測試流量,數據部門需要及時的反饋商品的數據效果,供應鏈端需要及時的根據數據反饋進行翻單和備貨等等。差的企業(yè)的例子,企劃部門上架了新品,因為新品的不確定性,投放因為投老品爆款在短期內比投放新品帶來的ROI更可控和高效而不愿意給新品投放量,運營部門同樣不愿意給固定的新品流量,導致新品永遠很難起量,企劃和小單快反成了空話。
以Shein為例,從公司業(yè)務視角展開講講。Shein做小單快反非常成功,背后是一套支持體系,企劃部門新品上架,投放快速測試,汰換部分商品,然后運營站內承接,快速給到固定比例的流量,供應鏈團隊因為單小所以需要及時反饋和翻單,并且因為小單快反,所以無法備貨(一個spu200件,一個sku在5-20件),所以需要一倉發(fā)全球,這時候需要倉配和物流提升,倉庫的大小分波和SOP需要非??欤陨蠟閮攘鞒?;外流程是工廠端,工廠端需要足夠短的賬期和穩(wěn)定的支付,才能小單快反,足夠短的賬期需要足夠快的物流時效,因為賬期>履約時間+支付回款時間才是正循環(huán),而履約時效是需要單量規(guī)模和履約成本來決定(單量大了dhl給你更低價格和更快的通道),當然也有時代的流量紅利和以上多節(jié)點的業(yè)務堅持。
小單快反需要耦合更多的前后鏈條,如果解決的是其中一個功能點那根本沒法跑通,電商鏈路太長,企劃、選品肯定是剛需,但是可能就是單節(jié)點,沒法拉升,能串聯,但是又是低介入的串聯。在流量紅利期啟動,Shein用了10年逐步探索和打磨出了內循環(huán)、外循環(huán)以及內外循環(huán)的耦合。
SHEIN供應鏈管理要素
數據來源:公司官網、浙商證券研究所
從saas產品提供服務的視角來看,能夠服務的足夠深入和貼近業(yè)務,幫助客戶做內外流程串聯,長期能拉升產品價值。從SaaS公司內部組織的視角來看,其實銷售、產品、技術、客戶成功等部門的配合,也可以認為是內外流程的一個典型案例。需要跨越部門邊界的串聯,完成內外流程的串聯,如何定一個合理的KPI,如何拆解到各個部門的KPI,通過串聯價值傳遞和落地,讓客戶對產品價值產生強感知,從而長期續(xù)約。產品化與運營化的強耦合,強弱耦合,背后核心是產品與服務、業(yè)務方案、銷售能力,而核心是人效指標。銷售能否清晰地傳遞產品價值,完成信任構建,產品和技術能否快速承接銷售單,并完成輕介入的快部署,數據的持續(xù)的積累,售后和客戶成功能否完成更好的服務。
補充一句,多產品功能和多價值點固然重要,但是最初作為增長杠桿的產品,需要做極致的PMF驗證,初期精準和深入才能完成冷啟動。產品的邊界、有所為和有所不為。因為大部分公司沒有能力提供完全閉環(huán)的服務方案,如果能提供,也往往是非常通用的方案,這時候也有可能可以垂直切入,在業(yè)務細分領域進行探索,專注在靈活、易用、深入等維度,早期功能上需要做trade off。
4.團隊配置
說完功能、解決方案、價值點、聯動,再說說團隊的迭代,因為鋪開的過程中,需要持續(xù)的團隊補充或能力升級。因為在團隊配置上,偏科的團隊容易出問題,特別是業(yè)務理解力不足是最大的問題。saas要落地對需求貼地飛行,業(yè)務性不足,容易產生邏輯慣性,對真實需求理解較淺,特別是操盤者需要了解生意是真正如何進行的。比如產研背景的團隊容易YY客戶需求,這時候如果早期產品切入點又不夠痛,團隊容易耗散,很難走得長期。業(yè)務模型和邏輯有時會“騙人”,操盤過程中不僅需要模式和數據,操盤的絕大多數時間是衡量執(zhí)行和關鍵策略細節(jié)在客戶端的效果。包括你做客戶訪談和產品調研的時候,很多需求客戶說了有需求,但是到了付費環(huán)節(jié),可能客戶又不愿意付費了,這些都是非價值強點,或客戶沒有表達出真實意圖。
產品功能在前端偏顯性,而背后的鏈路、業(yè)務邏輯梳理偏隱性,能否通過梳理和業(yè)務適配實踐,跑出一套解決業(yè)務問題的SaaS才是根本。這里面經驗和業(yè)務體感就很重要,不然確實很容易歪,痛點識別不清。比如選品、網紅數據,如果不做深挖,市面上的產品都是價值點過于薄了,單點做到極致,對于客戶而言也很難度量,且很難影響全局。生意是人經營的,數據具有滯后性,是果非因。因為數據化,流程化,與過去相比更容易得到部分反饋,所以做生意的人也多了起來,門檻也低了。但做生意本質并沒變,所以整體來講大多數團隊去做了分母,希望自己可以持續(xù)探索學習,努力做分子。
5.總結
科技在發(fā)展,企業(yè)在進步,客戶觀念也在變化,永遠有不同顆粒度的領域可以去探索,SaaS生態(tài)和開放度也在變好,希望同行友商一起探索出一條路。有時候也不用太糾結競品,成功的路有千百條,怎么切入,怎么做各有各的做法,選好大方向,持續(xù)迭代,堅持跟客戶一起共同成長才是關鍵。
作者| 姚凱飛 出海方向創(chuàng)業(yè)者。前 Club Factory 推薦&風控算法負責人,前阿里推薦算法工程師,多年電商及視頻推薦經驗,碩士畢業(yè)于上海交通大學,目前在出海方向創(chuàng)業(yè)。
本文經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quan/7678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