得到CEO脫不花:職場溝通,最大的禁忌是什么|筆記俠

很多人從學校畢業(yè),在第一份工作中遇到的各種挑戰(zhàn),其實可以歸攏成幾個特別樸素的職場要求:聽、說、讀、寫。

不論是在正式場合(比如部門例會、績效面談),還是在各種非正式場合(比如同事之間的閑談),能否聽懂別人的訴求,將自己的想法、目標、要求清晰地傳遞給別人,能否推動雙方產(chǎn)生共識、達成協(xié)作,都是我們要實際解決的溝通問題。

很多人初入職場,沒法很快完成從學生到職場人的身份轉(zhuǎn)換。所以ta的主管總是跟在ta屁股后頭,幫著協(xié)調(diào)配合。

還有很多人可能在參加工作的第一年就被老板PUA了。這件事情或許會影響ta未來10年的發(fā)展。10年后ta回過頭去一想,整個職場生涯都被那一次糟糕的經(jīng)歷“限制”了。

而從主管或者老板的角度看:怎么輔導下屬,與他們溝通績效,這些都是管理的難點。很多咨詢公司收好幾百萬,其實就在幫企業(yè)干這些事情。

我自己的感受是,無論在職場,還是在其他生活化的場景里,溝通都是一件“眾生皆苦”的事情。

脫不花:職場溝通,最大的禁忌是什么?

一、職場溝通,最大的禁忌是什么?

職場說的所有的話,都會被記錄下來。職場所有的溝通,都會落實為一個行動。

因此,我認為職場溝通最大的禁忌就是忽悠。

我們原先評價一個人“會溝通”時,還包含了一層意思是,這個人特別會“忽悠”,能說服大家做不愿意做的事,說通大家不認同的事。

換句話說,過去我們把好的溝通看作是“推銷員式的溝通”——如果一個人能說會道,渾身散發(fā)著推銷員的氣質(zhì),我們就認定他會溝通;但如果一個人是個“嘴笨”的老實人,我們就認為他不善溝通。

我在寫《溝通的方法》,特別是這本書的前兩部分時,一直在跟“會溝通=會忽悠”的想法較勁。

羅胖(羅振宇)也說:你在干一個(好像)短期來看,一點意義都沒有的事,因為你是在跟大家普遍的認知較勁。

但是如果我們不較這個勁,書里后面介紹的所有方法就都是無效的——即便我們成功忽悠了對方,讓ta頭腦一熱答應了原本不想做的事,ta回去冷靜一想,也會中途反悔。從此,ta會特別提防你,你的損失反而更大。

職場溝通最重要的一個理念應該是“出來混,總是要還的”。

好的溝通方法,是要降低他人和我們合作的心理成本,取得信任。

至于“見人說人話,見鬼說鬼話”式的忽悠,只會令人提高警惕,并不能促成你與他人在職場上的合作。

所以,你在職場說的每一句話,都要知道怎么“還”。

二、如何與95后的下屬溝通?

最近我也挺關(guān)心這個問題的,本來沒覺得有什么問題,但因為很多創(chuàng)業(yè)的朋友都在討論,搞得我也很焦慮——我是不是忽略了我們公司95后的訴求?

我姑且認為這不是95后的問題,而是這個時代到了這個階段,所有人都要面對的問題,叫做“意義感缺失”。

我在《溝通的方法》這本書里引用過約翰·麥基(John Mackey,美國全食超市創(chuàng)始人)說的一句話:企業(yè)沒有創(chuàng)造出一個有意義的工作場所,代表著“管理的恥辱”。

過去,管理者更多的是給大家創(chuàng)造工作機會——掙錢的機會、個人發(fā)展的機會、改變地位的機會。

但與此同時,大家也在工作中尋找獲得意義感的機會。這種情況在95后身上可能會表現(xiàn)得更突出一點。

我們(75后)參加工作的時候,沒有那么多對意義感的追求,因為生存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,意義感可以在生存的過程中創(chuàng)造。

但是,現(xiàn)在可能一個人的生存的壓力沒有那么大,或者沒有那么急迫。意義感的重要性就會突顯出來,成為對ta而言特別需要的東西。

那么,管理者們面臨著一個新挑戰(zhàn):過去你可以靠制造壓力,或者用規(guī)則來約束員工,現(xiàn)在恐怕不行了。因為你的員工跟你要的是一個看不見,摸不著的東西。

管理者不僅要學習怎么“給別人制造意義感”,還要研究“意義感來自什么地方”。

家丑不怕外揚,我給大家說一個我們公司(得到App)的事。我們公司有一半人是程序員,但是我不管,因為我不懂技術(shù)。過去,我跟我們程序員交流得非常少。

直到去年有一天,我們公司有一個技術(shù)大神,懂4種編程語言,相當于是我們程序員里邊的意見領(lǐng)袖,攔住了我,說:我來公司4年了,我要跟你聊一下。

后來我們坐在一個會議室里面,他就一直跟我聊了一個半小時。聊完之后他開玩笑說:媽呀,累死我了,我跟我老婆都沒說過那么多話,真的好累。

但這一個半小時的溝通對我來說特別震撼,因為他跟我提了兩個要求,或者說表達了兩個不滿。

第一個“不滿”是我們公司不開大會。

我們公司一開始人少,就形成了“有事在工位上喊一聲,不正式開會”的傳統(tǒng),大家覺得開會很浪費時間。

他說:是不開那種老板訓話的會。

我說:老板訓話,底下不是都在罵,都在打游戲嗎?為什么老板不訓話是個問題?

他說:因為我們特別希望知道這家公司在發(fā)生什么,希望知道你們高管在怎么想。否則的話,我每天都只是在寫代碼。雖然我是這家公司最好的程序員,但是我仍然是個搬磚的。我不知道我每天做的事情和你們每天在做的事情中間有什么連接?

聽完這句話之后,我意識到,我需要建立工作意義的連接。

第二個“不滿”是我們公司不發(fā)福利。

因為我們行政人手不夠,另外我們很多人的工資不低,不缺一盒月餅或禮品,所以我們就不做這些事情。但是會發(fā)錢,覺得這樣多實惠、多好。

結(jié)果我們的程序員跟我說:不行。因為你們只發(fā)錢,不發(fā)月餅、粽子,所以產(chǎn)生一個問題,我的家人不知道我在一個什么樣的單位工作。

我說:會嗎?

他說:會,你相信我。

后來,中秋節(jié)我們公司就破天荒地給員工買了月餅禮盒。

我們公司法務總監(jiān),他把這盒月餅寄回到了山西老家,寄給了他奶奶。完了之后,他就給我們截個屏給我看,他奶奶怎么說,他二姑怎么說,他大姑怎么發(fā)的朋友圈,說他大侄子在北京一家特別好的單位工作,你看人家月餅都這么高級。

當時看完之后,我真的欲哭無淚——我們這么多年,我們自以為很得意的這些自由的管理方式,居然完全沒有滿足我們同事最基本的需求。

后來我就看了李育輝老師在中國人民大學做的大量的關(guān)于組織行為學前沿的實驗,實驗的數(shù)據(jù)也證明了這一點。

過去,因為有家屬大院這樣的空間,員工的激勵問題沒有凸顯出來。你們家爸爸在單位工作得好,全院的人都知道。

但是現(xiàn)在,大家完全變成小的信息的孤島,很難找到那些制造意義的場域或者道具了。

因此,剛才說到95后的問題,我不認為是代際的問題,而是因為現(xiàn)在意義感的普遍缺失。

脫不花:職場溝通,最大的禁忌是什么?

對于管理者來說,你就必須填補空缺,制造意義。

其實這件事情我們早就知道,比如從喬布斯成為一個偉大的喬布斯開始,他就是一個意義的發(fā)動機。

但因為我們很多管理者的成長過程當中沒有做過這些工作,所以,從現(xiàn)在開始,我們都要“補補課”。

我現(xiàn)在就玩命推薦我的很多朋友、很多創(chuàng)業(yè)者去看羅伯特·麥基(Robert McKee)和一些編劇的書,去看如何講好一個故事——一個英雄之旅的故事是如何塑造的——把你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的故事完整地表達出來,試著用這種方式賦予員工更多的意義感。

三、如何向上管理,與上級溝通?

在傳統(tǒng)的組織里面向上溝通的問題更突出一些,大型的制造業(yè)企業(yè),體制內(nèi)單位等,“官大一級壓死人”。

《得到·溝通訓練營》設(shè)計了一場主題為“向上溝通”的直播。好多人給我們提意見說:字節(jié)跳動有文化,不準向上管理。

后來我就跟字節(jié)的張楠說:你們把這個詞給“污名化”了(笑)。

大家一說向上管理,就好像是要“管理領(lǐng)導的情緒,管理領(lǐng)導跟自己的關(guān)系”。

我認為不是。向上管理是為了更好地向上溝通,完成我們的任務。

對于溝通這個話題,我們做過一項35,000人參加的調(diào)研。56%的人第一順位要解決的溝通問題就是向上溝通。

因為一方面大家不屑于向上溝通,一方面又覺得因為沒有好好向上溝通,老板對自己有偏見,以至于自己在職場上吃了虧。大概就這兩個邏輯,特別擰巴。

經(jīng)過我的觀察,向上溝通最常見的一個問題是頻率不夠。

沒錯,都輪不到溝通方法出馬,只是溝通頻率的問題?!胺堑饺f不得已,不跟老板說話”,幾乎是所有人在向上溝通時會踩的坑。

所以,我們說要先建立向上溝通的節(jié)奏,別讓你的老板有“失控感”。

試想:如果一個下屬從來不主動跟上級匯報工作,工作中產(chǎn)生什么新想法也不說,而我作為上級,手頭有個機會,一定會給我可控的下屬,而不會給一個失控的下屬。

這是人之常情,換了誰當上級都是一樣的。

所以,第一要解決頻率問題,養(yǎng)成在溝通上閉環(huán)的習慣。

第二,我還有一個竅門,也很簡單,叫“協(xié)同進化”——你能不能進化,把上級的一部分“功能”替代掉。

一開始所有人的合作都是這個樣子的——我有一個下屬,把工作安排給他,又不是特別放心,所以我會追著他屁股后頭,像直升機一樣。

即便有10個下屬,也都是這樣對待他們的。但是一定會在某個時間點,下屬里面有一個人把某個工作解決得特別好,而且還給我閉環(huán)了,讓我可以放心了。

再來一次,還是這樣,我就會說:這事你抱走,我就不管了。

很快,我不再具備原先的某個“功能”,因為相關(guān)事宜已被那個下屬妥善解決了。

反過來講,如果你和團隊協(xié)同進化,成為老板的“外掛”,那么,原先讓你苦惱的“怎樣獲得信任”的問題、“怎樣爭取資源”的問題,都迎刃而解了

因為在這個時候,(老板)支持你,就是在支持他自己。

本質(zhì)上,越是好學生,越會有向上溝通不暢的問題。

因為,越是好學生,越是習慣了考試。進入職場之后,會把自己的老板默認為監(jiān)考老師——老板負責發(fā)卷子,我負責答卷子,我不能作弊,我得在規(guī)定時間內(nèi)完成我的卷子,我也不能舉手問老師,因為老師是來監(jiān)考,不是來幫我的。

我在給公司新員工培訓時,一定會給他們講一堂課:職場不是閉卷考試,職場是一個開放性的任務,你可以去問人、求人、請教人。你要整合所有資源,把工作完成。

閉卷考試的時代結(jié)束了,應該從考試時埋頭做題的那種狀態(tài)里出來,切換到完成一個開放性任務的心態(tài)。

我就是圍繞這點去交付給我們的同事的。

四、經(jīng)驗學習,問題避免

我做管理咨詢的時候,形成了很多企業(yè)印象,這些在做得到App的時候,總結(jié)為“經(jīng)驗學習,問題避免”。

比如,我跟我們公司年輕同事說:我有一絕招,一分鐘就可以獲得大老板的信任。

年輕同事都不信,因為那時候我還比較年輕,一個年輕小姑娘怎么讓大企業(yè)的老板那么信任?

其實特別簡單。我去企業(yè)第一天,會問老板一個問題:

私下問你,你是不是覺得跨部門的溝通不太好?

所有老板就拍打腿說:你才來了一天,你怎么知道的?你說的太準了,真的就是這么回事,我們請你們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。

我說:特別簡單,因為所有企業(yè)問題都一樣。

所有的企業(yè),達到一定程度之后,就會發(fā)現(xiàn)最苦惱的問題都是平行溝通。

得到App從人比較少的時候,到今天都比較注重這件事情。

因為我們知道最后公司出問題一定出在這,所以,我們會找各種各樣的方法,讓公司的溝通可以相對來說比較簡單。

最早我們就要求任何部門、團隊不允許做數(shù)據(jù)美化。

后來,我們差不多堅持了三年的時間,每周向全體用戶直播例會。

所有用戶都能知道我們遇到什么問題,我們的數(shù)據(jù)情況,哪個部分不好,哪個產(chǎn)品沒有完成“6·18”銷售目標等,做到了高度的透明化和真實。

公司在溝通文化上內(nèi)外一致是我覺得我們到目前為止,唯一一個可以算得上與眾不同的經(jīng)驗。

現(xiàn)在看來,它是有用的。

我的分享就到這里,謝謝大家。

—— 如果覺得文章還OK,請轉(zhuǎn)發(fā)給需要的朋友 ——

特別提示:關(guān)注本專欄,別錯過行業(yè)干貨!

PS:本司承接 小紅書 / 淘寶逛逛 / 抖音 / 百度系 / 知乎 / 微博/大眾點評 等 全網(wǎng)各平臺推廣;

咨詢微信:139 1053 2512 (同電話)

首席增長官CGO薦讀:

更多精彩,關(guān)注:增長黑客(GrowthHK.cn)

增長黑客(Growth Hacker)是依靠技術(shù)和數(shù)據(jù)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。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,梳理整合產(chǎn)品發(fā)展的因素,實現(xiàn)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…

本文經(jīng)授權(quán)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(zhuǎn)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quan/42792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21-07-09 11:17
下一篇 2021-07-09 11:29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