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(xiàn)在我們總結一下與品牌、品牌強度和品牌資產測量相關的術語。美國官方的營銷科學研究所對品牌資產的定義是:“一個品牌的客戶、渠道成員和母公司的一系列聯(lián)想和行為,它們使產品比無品牌名稱1.8時獲得更大的銷量或更多的利潤“(Leuthesser,1988)。
這是個有趣的定義,但是很快就被遺忘了。這個定義很全面,它提醒我們渠道的各個組成部分對于品牌資產都非常重要。它將利潤、品牌聯(lián)想和消費者行為聯(lián)系起來,這是否意味著如果銷量和利潤沒有增加,品牌價值就不存在了?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明確,因為這里的“利潤”似乎只是指毛利,而一個品牌財務上的價值是由稅息前利潤決定的。
專家們對品牌資產給出了不同的定義和測量方法,因此會產生混淆,若要避免,就要明白消費者和財務途徑是如何相關聯(lián)的,并且在有限的范圍內使用明確的術語。
- 品牌資產(brand assets)。它是品牌影響力(品牌知名度/突出性、情感、形象,與消費者的關系強度)以及專利權的來源。
- 品牌強度(brand strength)。在特定的市場、競爭環(huán)境和商業(yè)模式下,這些品牌資產在某個特定時間點上會形成品牌強度。品牌強度由競爭性行為指標如市場份額、市場領導地位、忠誠度和價格溢價(如果采用溢價策略)等決定。
- 品牌價值(brand value)。這是指品牌獲取利潤的能力。品牌只有能夠產生利潤才有財務上的價值。認為利潤較低不是品牌問題而是業(yè)務問題的觀點實際上將品牌跟業(yè)務分割開來,是一種誤導。當然,可以從社會學、心理學、符號學、人類學、哲學和神經(jīng)科學的角度來分析品牌,但是歷史上它們都是因商業(yè)目的而產生,以創(chuàng)造利潤為主導。
只有將品牌資產、品牌強度和品牌價值分開來看,對于品牌資產領域的概念才不會混淆。品牌價值是品牌資產的盈利潛力,二者之間的中介是品牌強度。
同樣的品牌資產隨著時間可能會產生不同的品牌強度,這是競爭壓力和分銷壓力導致的結果。根據(jù)定義,如果有足夠的市場份額和價格溢價,但是沒有業(yè)務能成功地獲得利潤,那么這樣的資產也許沒有任何價值。比如,要保持市場份額和溢價,需要投入的營銷費用很高,如果沒有剩余利潤,品牌就沒有價值。因此,在可樂市場中,盡管維珍(Virgin)擁有品資產,但品牌價值極低,這是因為當初在許多國家嘗試銷售維珍可樂的時候,沒有建立一個長期有利可圖的商業(yè)模式。Mini 也是在被寶馬買下后,以這個名稱上市并且產生利潤的。

圖片也說明了這三個概念背后的時間維度,品牌資產是慢慢形成的心智聯(lián)想和情感,因此需要一段時間,通過直接的或間接的以及實質上的或象征性的品牌互動才能形成。品牌強度測量品牌當前的地位,大多是行為上的(市場份額、市場領導力、忠誠度和價格溢價)。不是所有的品牌聲譽都是由品牌資產建立的。有些品牌擁有很大的市場份額,卻沒有較高的品牌知名度,這是因為顧客看重價格。還有些品牌的資產優(yōu)于品牌強度,也就是說品牌形象明顯優(yōu)于其市場地位(比如米期林)。相反的情況也成立,比如零售商的自有品牌被稱作推式品牌。
品牌價值是對未來的預測,品牌財務評估的目的是估計品牌值多少錢,也就是說,在未來能產生多少利潤。品牌在未來能產生經(jīng)濟附加值才有價值,而且必須有一部分經(jīng)濟附加值屬于品牌本身而不是其他無形資產(比如專利、技術機密或數(shù)據(jù)庫)。這主要取決于商業(yè)模式面對未來的能力。比如,2010年諾基亞股價下跌,市場認為世界第一移動電話品牌的未來非常黯淡。在發(fā)達國家,消費者都購買智能手機,諾基亞已經(jīng)落伍了。諾基亞的品牌知名度也許很高,但是它的品牌價值呢?
本文經(jīng)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quan/6932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