增長閉門書友會實錄:社群、文案和 to B業(yè)務心得

微信社群:是什么?為什么做?怎么做?

增長閉門書友會實錄:社群、文案和 to B業(yè)務心得

將會從社群的底層邏輯來講,包括:什么是社群?為什么做社群?如何開始?

1、什么是社群?

簡單點說就是一群人因為一件事情,聚到一起,做一件事情;

存在在我們微信里的群,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:

1.家庭群、2.社交群、3.學習群和一些無效群(例如:微商群、團購群、紅包群);

不同的群有不同的目的,所以有不同的活躍周期和自己出現的頻次。群也有自己的生命周期。

群是有自己的出現頻次的,比如有些群希望有更多用戶聯系,他可能就每天都很活躍,而有些群只想周六周天,大家聚個會一類的。(比如我的家庭群,節(jié)假日一定是很活躍的)

2、為什么做社群?

做社群有什么好處?社群是一個新的渠道,你可以通過社群完成很多目的,不同階段社群的承載目的可以不同,

產品不完善期,社群可以作為種子群,收集反饋,幫助產品快速迭代;

前期,又可以通過做社群裂變活動,拉新;

中期,可以做一些裂變,基于社群做一些二次分銷的東西??梢詭椭憧焖贁U大你的社群規(guī)模。

做社群是一個需要花很多時間和精力的,當你沒有投入足夠多的時間的時候,你的社群會有很多無效群,不管你發(fā)任何廣告活動,是沒有什么意義的。

當你的用戶有黏性,且達到一定基數的時候,其實是可以考慮如何進行付費轉化;

3、如何開始?

 我認為做社群有幾個關鍵性要素,我認為可以分為四個:

1、建群之初,一定要考慮這個群后期如何做付費轉化。

業(yè)務如何與這個社群結合,如何跟大家一起做的事情捆綁到一起。

比如健身類的,有可能他就不能做團購,做了也沒有什么效果 ,但如果他做的是健身打卡,分享一些健身消息,或者健身愛好者的群,

這個群通過不斷的知識輸出,會讓用戶產生一些粘性,解決一些適應感的問題,后期做產品的付費轉化就很好做。

2、社群如果想活下來,社群內的人群是需要要共性的。

所以建群之初就需要設置門檻,把相同屬性的人篩選到一起。

3、社群是需要有一個結構的。

在最開始的時候社群是一個金字塔型的。比如一些社群建群之初,他會邀請一些大佬作為印子來吸引其他人。

但這有個弊端就是,一旦這個大佬走了,社群就會死的,但是如果前期按照金字塔形式,初期讓大佬來吸引用戶,中期慢慢的弱化這些人,培養(yǎng)中間一批人,他就會形成一個環(huán)狀的東西。

后期即便這些人走了,因為已經產生環(huán)形鏈了,他們還會繼續(xù)活躍,中間這里人,還會產生一些意見領袖,即便有些人不活躍,也有人會上來。

3、儀式感。

引起別人的認同感,比如前期破冰,不斷加強群友儀式感的東西。而且回加上固定模式。

比如每周四幾點鐘一定會有一個什么活動,這些東西是必須堅持下來的。一旦有一次沒有堅持下來,之前的努力就都沒了。

4、社群要活躍,在人方面,必備的幾個關鍵要素;

話癆,5-10個長期活躍的人;

大神,必須有專業(yè)的大神關鍵時候答疑解惑;

刺頭,最好1-2個,杠精熱愛懟人;

捧場王,10個左右的捧場王,什么活動都參加的那種  

4.一定不要踩的一些坑:

1. 不要用利益做社區(qū)。

要做精神方面的東西,讓用戶是出于興趣才進來的。一旦利益或者優(yōu)惠沒有了,這個社群一定會瓦塔掉的!

2.社群是需要時間和精力投入的事情。

你的投入和產出一定是成正比的,一旦你確定好一些固定的東西,就要堅持下來。

3.不要輕易培養(yǎng)群霸。

不要輕易將群管理,交給誰,群管理需要交給利益相關的人,才會長期活躍,不然基本上都是階段性活躍。

三大微信生態(tài)–個人號,社群,朋友圈:文案怎么寫?

增長閉門書友會實錄:社群、文案和 to B業(yè)務心得

分享是“三大微信生態(tài)下的文案要點“,因為文案可以串聯起微信生態(tài)下各個環(huán)節(jié)的東西。

微信生態(tài)不止三大,我今天主要說的是個人號、社群和朋友圈。

首先跟大家講一下文案設計的核心三問。

這個三問包括:是什么?為什么?以及怎么做?

第一問:是什么。

寫文案首先需要明確的是用戶的身份,也就是我們的文案是寫給誰看的。第二個就是文案想要表達的主題是什么,直接說出來,不要藏著掖著。

第二問:為什么。用戶為什么要加你?

第一就是內容要有價值感。

比如說我要推一門課,那我們重點要突出的就是這門課的價值,它有什么值得你看的。

第二就是要有權威背書。

在微信生態(tài)圈里,不管是加個人號或者是公眾號,都是有成本的。所以我們需要權威背書。

第三要有稀缺感,促進行動。

當用戶在微信生態(tài)里加一個社群號的時候,會有很多個選項,會有很多別的消息提示他做一些其他行動,我們需要在很短的時間內抓住用戶的注意力,轉化入群甚至是轉化為現金,那我們就必須要給予用戶一個稀缺感,類似前90名入群者可以得到大禮包,第一天入群可以免費等。

第三問:怎么做。

也就是怎么加入社群,怎么上這個課。

也就是用一句話告訴用戶怎么做。對于一些三四線的中老年用戶,他們對互聯網認知的缺乏程度可能超過你的想象。

他們可能都不知道鏈接是什么,我們可能需要告訴他們:點下方藍色字串他們才能理解。

核心三問結束之后,詳細講下文案的寫作要點。

值得注意的是,核心三問是貫穿在微信生態(tài)里面的。具體文案的寫作要點會分四個點來講,

第一是社群。

社群在流量變現里面,主要起以下4個作用。

1、流量轉移沉淀。

社群內的可以轉移到個人號,公眾號。

2、流量轉化。

在社群里進行一些變現操作。

3、日常資料推送。

為什么別人要進入社群,是因為我們可以提供利益點,提供資料。

4、可以作為流量的裂變容量啟動池。

也就是這個社群可以作為下次的流量啟動池,以原有流量池作為種子用戶,進行裂變。

其實這四個都有不同的文案寫作測試點,我主要講的是作為流量裂變容量池的寫作要素。

第一個要點我把它命名為:17個字符的戰(zhàn)斗。

因為在不打開微信列表對話框的情況下,展現在微信那邊的對話窗口不超過17個字符,同時用戶會受到下邊點對流信息以及群名的干擾,所以這17個字符是吸引用戶進群的第一道關口,我們需要保證這17個字符在用戶不打開對話列表也能抓取到注意力。

第二個要點是關鍵詞,比如說對寶媽而言,可能教育部、高中班主任、教材、孩子這些就是關鍵的詞。

第二就是個人號。

個人號是一對一的 ,它有兩個要點。

  1. 轉化變現。
  2. 裂變的啟動流量池。

個人號的寫作要點:首先是人設的考量。

需要把它當人來運營,所以我們的文案就需要變得更加親密更加擬人化。比如跟人交流時稱呼的改變和對話內容的口語化表述。

第三是朋友圈生態(tài)。

朋友圈其實起到兩個作用,第一是個人號人設的定義。

第二是裂變的啟動。一對一的push,這個跟社群不同,他的人群會更加精準。

那么朋友圈文案要素的要點,首先文案不要超過三行,這樣才不會被折疊,其次可以配上一張海報,放上鏈接。

一般用戶會先點擊海報,掃碼進群。關于海報的要點,標題一定要大,海報的圖片色彩搭配也需要注意。

第四是詳情頁(h5、小程序和公眾號的邀請卡)。

詳情頁的文案有5個要點:

  1. 頂部的頭圖(用戶得到的信息不可前后不一致,入口信息和掃碼進入的信息一定要一致)。
  2. 主內容的文案(信息要明確)
  3. 課程的大致介紹。
  4. 顧客證言。(最好是微信截圖,從用戶付錢到免費領取是一個非常大的跨院,想要用戶付錢,最少得讓用戶知道這個是靠譜的。)
  5. 常見的問題的解釋。

一個產品經理眼中的用戶價值

增長閉門書友會實錄:社群、文案和 to B業(yè)務心得

第一個是用戶價值,第二個就是用戶價值在日常工作中的一個利用率的問題。

引用兩句話來說明這兩點。

首先引用巴菲特的一句話來說明用戶價值:

只有當潮水退去的時候,才知道是誰在裸泳。

引用這句話是想說明用戶價值。

首先說明一下我所理解的用戶價值,這個可能包括我們能解決什么問題。

第二個可能是提升某種效率。像美團滴滴,解決了我們叫外賣、打車的問題。

第三個就是創(chuàng)造了某種體驗。比如iphone創(chuàng)造了移動終端一個全新的體驗。包括后續(xù)衍生的的別的產業(yè)。

簡單講用戶價值分為這三種。

用戶價值有多重要呢,舉一個可能不太恰當的例子,

比如說色情網站,看過一個美國色情網站的分析文章,這個網站在上線之初時用戶體驗特別差的各種點他都存在,比如說注冊不上、經常斷掉。

但用戶就是契而不舍的在這里停留。

用戶價值做到這個程度,其實產品已經成功了很大一大部分了,當然這種案例非常少,因為現實中完全沒有被解決掉的問題畢竟很少。

像當時的摩拜、ofo,他們從0到變成紅海會相當快。

比如說對于電商、滴滴、美團,他們的用戶價值是是什么?

很喜歡貝佐斯的一句話,有人采訪他說你覺得未來20年,市場上什么東西會變化,貝佐斯說,我歷來不太關心什么會變化,而是什么東西永遠不會變。

他的意思,拿電商舉例來說,用戶花更少的錢,買到更好的產品,更好的服務這一條永遠都不會變,

不管技術如何更迭、用戶的心如何變這一條永遠不會變,電商迭代版本永遠跳不出多快好省這四個字。

不管是增長方法論還是各種案例,多快好省都是前提。

為什么最近思考這個問題,從做增長到短期爆發(fā),不管是紅包或者是各種代金券,滴滴在國內都很有代表性,

但是從今年發(fā)生的一些事來看,當你的產品發(fā)生一些問題的時候,你之前做的很多的增長,可能效果都會打折。

可能運營每天在思考的就是,補貼用在誰身上?是不是更值得?

用戶運營來說做的就是這個事情,那是不是說運營人員或者增長部門的人不想去做其他的事情呢?

回到我們之前討論的產品和用戶的關系上,沒有人會問你,現在放棄所做的增長的事情,去做一個對用戶更有價值的事情,那這件事情是否更加值得。

如果專門去研究媽媽帶著孩子出去和媽媽獨自出去,同樣的產品形式哪個更好,

像這一點,就會花掉一個很大的成本,如果這個放到用戶補貼上,會不會獲得增長?

并且考慮留存的話,是一個長期的增長,并且他們更不愿意做這件事情,像某出行產品這種市面上沒有特別強勁的競爭對手的產品,如果他們不來做這個東西的話誰來做?

但是一旦做這個事情,里面會有很多誘惑,比如競品突然打價格戰(zhàn),比如投資人對業(yè)務有要求,那個時候到底該怎么做呢?

這是我想說的用戶價值的一個事情,需要有很多時間來思考,長期到底要做什么。

第二個也是套用了一句話:

我預期今年有50%的工作是浪費的,但我永遠都不知道是哪50%。

比如平時考慮增長率的時候,很少有人提到人的事情。

比如團隊又50個人,這25個人做什么另外的人做什么,大家總是愿意做跟主業(yè)目標的東西,比如說北極星指標,但總需要有人來做一些比較邊緣的東西.

那這些怎么做,這個人力怎么來分,對于這個問題我一直沒有得到一個比較合理的答案。

從電商運營到線上分銷:用2C方式做2B

增長閉門書友會實錄:社群、文案和 to B業(yè)務心得

從11到17年,一直做的是電商渠道的線上運營,做的2C。

去年開始,因為公司業(yè)務需求才開始做2B,做整個線上的分銷體系,我的分銷商分布在各個渠道上,他們都從我這邊進貨,那么我怎么來管理他們呢?

由于商品的特性,價格沒有優(yōu)勢,商家毛利低,經銷商不愿意進貨。

面臨的挑戰(zhàn)之一就是,在沒有價格政策的前提下,我怎么能把貨賣出去? 

之前有人在講運營,我簡單理解運營其實就是銷售,把貨賣出去,把產品賣出去。

如何用做2c的方式來解決2b遇到的一些問題。

總結了4點。

第一、 了解用戶的需求(Cps系統/多場景智能解決方案)

問大家一個問題,2C和2B你覺得哪個更容易做呢?

就自身觀點而言,2B會更簡單。

為什么這么說呢?因為做2B,我拿下了一個客戶,就是拿下了上億的生意,歸于一點就是需求簡單化透明化,我只需要了解一個客戶的需求,滿足一個客戶的痛點就可以了。

在這種客戶需求下,我創(chuàng)下了公司的第一套CPS系統,也就是一鍵代發(fā)。

第二、多維度幫助客戶解決2C運營難題

為什么會出現之前說的第一個挑戰(zhàn)呢?

通過跟進用戶,了解到他們擔心的問題是進貨后,貨難以銷售出去。

了解到這個痛點后,我提出了為他提供免費的2C培訓,免費到他們公司培訓他們的運營、客服,問題解決了,也成功簽下了訂單。

第三、較2C前置活動節(jié)奏 

像咱們要做雙11,那8月份就需要開始備貨,這個就是一個前置的問題。

我今年接手的時候就碰上快過年,我就做了企業(yè)的企采節(jié),企業(yè)的年貨節(jié),后面效果也還可以。

第四、跨界聯合

像和御泥坊,屈臣氏等聯合合作,我們就獲得很多用戶的置換,用戶在哪里?

尋求跨界異業(yè)合作能解決這個問題。

作者: 硅谷增長書友會

首席增長官CGO薦讀:

更多精彩,關注:增長黑客(GrowthHK.cn)

增長黑客(Growth Hacker)是依靠技術和數據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。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,梳理整合產品發(fā)展的因素,實現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…

本文經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quan/15734.html

(0)
打賞 微信掃一掃 微信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 支付寶掃一掃
上一篇 2018-12-27 11:47
下一篇 2018-12-27 22:08

增長黑客Growthhk.cn薦讀更多>>

發(fā)表回復

登錄后才能評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