記憶里,過了年很快就是春了,冷是年前的冷。而最冷的日子里,火紅的燈籠,對聯(lián),商家的大紅裝飾,借著年的由頭鋪得到處都是。眼里看著紅色,身上也沒那么冷了。過了年,開了春,很快便是冰河解凍,嫩芽萌發(fā)。
近些年不太行,總是年后飄雪。人在寒風里挨著,痛感冬季漫長。
記憶里,經濟危機總是國外的事。冷是一陣的冷。而最冷的日子里,眾志成城,多難興邦,挑戰(zhàn)與機遇并存,眼里看著鼓舞的文字,心里也沒那么惶恐了。熬過那段,訂單如雪片般飛來,很快便是鮮花著錦,烈火烹油。
今年不行。危機被稀釋了,也被拉長了。裁員的消息如同暮鐘般陸續(xù)響起,新年與它無關。華為停止社招,美團3分鐘裁員,知乎裁員比例達20%,錘子垂死掙扎。這是年前。
每當消息出來時人們總會心里一涼,然后深吸一口氣,扭過臉不去看它。我們嬉鬧著,一頭扎進春節(jié)檔電影大戰(zhàn),“小破球”一飛沖天,翟天臨不知知網等社會娛樂事件里,仿佛一切如常。
但寒冬沒有停。
新年后正月十一,滴滴在月度全員會上表示做好過冬準備,整體裁員15%,涉及2000余人;
正月十三,京東集團于開年大會上宣布,2019年將末尾淘汰10%副總裁以上的高管;
正月十四,人人車被曝暴力裁員,經理以下全部辭退……
寒冬無視新年,無視嬉鬧,無視你是否心涼。消息一則又一則錘下來,夜還長。
廢名的詩后面還有一句,前面說漫天繁星,但后面就緊跟著“清晨醒來”皆是“冬夜夢中的事了”,大有盛世如夢的意境。
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亦是如此,試問哪夜沒有星光閃耀呢?只是能連續(xù)撐過幾個夜晚的星,怕是沒有幾顆。而全部歷史才不過20年的中國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,遍地都是new money.

拐點
關于本次互聯(lián)網寒冬,我有三句話要說。
第一,丟掉幻想,準備應對持久戰(zhàn);
第二,互聯(lián)網紅利期已過,或者說,過去,傳統(tǒng)印象中的互聯(lián)網紅利期,已經不復存在了;
第三,前途依然是光明的,但光明未必和你有關。
01寒冬持久
中國不是沒見過大風浪。接入世界經濟體后,97年亞洲金融風暴一次,08年全球經濟危機一次。這兩次危機中,第一次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以強勁手腕順利度過,實行人民幣堅決不貶值,對內則實行擴大內需的政策。第二次則由于中國國際收支的資本項目還未完全開放、資產證券化的規(guī)模還處于初級階段、同時國內有著大量外匯儲備,因此并沒有受到太過嚴重的沖擊。
在上述兩次危機的過程中,無論是98年后中國大量的基礎建設雨后春筍般出現(xiàn),還是08年后推出的一攬子(4萬億)計劃,就其本質來說,它就是社會消費不足,政府主導投資,變相消費以拉動經濟增長。
用好了,叫羅斯福新政。用不好,就是希特勒的德意志第三帝國,其本質都是凱恩斯主義。對一個經濟體來說,凱恩斯主義就像是強心針,它能幫你扛過這段,但并不能幫你活下來。正確的使用方式是:出現(xiàn)問題,打一針撐住,趕緊去醫(yī)院。其中“去醫(yī)院”才能根本解決問題。
以羅斯福新政為例,在新政后期第二次世界大戰(zhàn)爆發(fā),大量的物資出口歐洲戰(zhàn)場為美國注入了極強的經濟活力,從而順利渡過危機。在這個例子中,“歐洲戰(zhàn)場的極大市場需求”,就是美國經濟的“醫(yī)院”。
所以說凱恩斯主義究竟是“毒品”還是“妙藥”,其本質就取決于后續(xù)是否有新的經濟活力。

97年,國內百廢待興,08年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也還不到日本的一半。我們的總設計師曾經說過“天塌了有高個子頂著”,終于在改革開放后的第四十個年頭,我們成了最高的兩個巨人之一,而天又塌了。這次必須由我們親自來頂。
2018年第四季,經濟增長率將放緩至6.4%,創(chuàng)2009年首季以來新低。
中國的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之所以發(fā)展迅猛,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,而2019,巨人在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考驗。
中國民眾消費能力在下降。
2018年,消費增速和去年相比下降了1.7個百分點,創(chuàng)8年來新低。
2018年,旅游人次增速首次跌入個位數,創(chuàng)下10年以來的新低。
2018年,看電影的總人次同比下降10.7%,平均上座率相比去年下降12.8個百分點。
外貿的情況也很不好。
2019年2月14日,海關總署14日公布的去年12月份進出口數據顯示,按美元計,12月進口按年減少7.6%,遠遜預期的正增長4.5%,而前值為增長3%;出口按年減少4.4%,也比預期的正增長2%、前值增長5.4%為差。12月以美元計價的出口創(chuàng)2016年12月以來最大降幅,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創(chuàng)2016年7月以來最大降幅。
另外,外貿、外資等投資減少,曾經簽署的這么多合同契約不能履約,一大批企業(yè)的資金鏈將會中斷,從而金融體系就會不穩(wěn)。
在過去,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分別是“消費”,“外貿”,“投資”,現(xiàn)如今紛紛遇到困難。

此次危機的直接導火索來自于去年3月份發(fā)生的中美貿易摩擦,至今仍處于談判協(xié)商階段,前景依然不甚明朗。但對于中國這樣巨大的經濟體而言,貿易戰(zhàn)是外部壓力,是火星子,真正的炸藥桶則是債務問題。其中包括地方政府債務與居民的個人債務。
要知道,家庭消費是推動中國結構性增長的要因,而由于17~18年的去庫存政策,房價的暴漲終于從一線城市波及至全國,使得大多數原本觀望的居民終于下定決心綁上了這輛列車。現(xiàn)如今中國消費者債務水平迅速上升,這可能讓大家更不愿意花錢。
根據國際清算銀行(Bank for International Settlements)的數據,預計到2019年底,中國的債務占GDP比率可能達到275%,高于2018年的261%。
地方債問題也同樣嚴重。1994年國稅、地稅分離的分稅制,對于20年來的中國經濟發(fā)展有著深遠的影響。分稅制讓地方政府有了經濟動力(壓力)去廣開財路,于是土地財政出現(xiàn)了,房地產泡沫越來越大;于是政府融資平臺出現(xiàn)了,地方政府債務越來越膨脹。
中共財政部7月18日的數據顯示,截至2018年6月末,全國地方政府債務余額16.8萬億元,這看上去并不多,但地方政府除了發(fā)行財政部許可額度內的政府債券之外,通過城市建設投資公司等各類平臺融資的其它部分,則被視為地方政府隱性債務。
清華大學財稅研究所所長白重恩團隊的調研結果為,截至2017年6月底,地方政府隱性債務約為47萬億元。因此中國地方政府的真實債務,如果按照白重恩團隊的研究來估算,應該約為63.8萬億元。再加上中共中央政府的債務(2018年一季度末13.4萬億),中共政府的負債率(債務/GDP),就不是明面上的37%,而至少是94%(基于白重恩研究),遠遠超過了國際公認60%的警戒線。
在之前,債務即杠桿,短期內通過加大杠桿換取更大規(guī)模,更高速的經濟增長,這完全符合中國人民的利益。但需要指出的是,過高的杠桿必然會帶來不穩(wěn)定性,在整個經濟周期良好運轉時可以飛速向前,但在外部合作伙伴出現(xiàn)變故時(中美貿易摩擦),就難免引發(fā)極大的危機。
我們當然有采取措施,發(fā)改委在2019年第1周便先后批準“江蘇省沿江城市群城際鐵路建設規(guī)劃(2019~2025年)”以及“武漢市城市軌道交通第四期建設規(guī)劃(2019~2024年)”,2項規(guī)模涉及3786億元的投資,加上此前廣西北部灣經濟區(qū)、上海、重慶、杭州和濟南等多個軌道交通規(guī)劃,我們在1個月內,已批準高達9300億的基建投資。
這便是前文所提到的凱恩斯主義。
但與1997年相比,我們的基建措施是否還有那樣巨大的改進空間?這些措施是否會變成“挖洞-填洞”的無效工作?這很大程度上,則取決于科學技術的進步水平。
此外,央行在一個月內兩次降準,金融機構間的“資金荒”已經扭轉為“資產荒”,而永續(xù)債新規(guī)的發(fā)布,則讓地方債又一次變成了搶手項目。
這些都是維持穩(wěn)健的有效手段。
張瑞敏曾說,“創(chuàng)業(yè)就是從懸崖上跳下去,在落地之前組裝一臺飛機。然后駕駛著這架飛機向新的方向飛去。”
這個比喻其實也很像經濟發(fā)展的過程。危機出現(xiàn)便是從樓上跳下去,什么都不做,一定會摔死。而凱恩斯主義則是不斷地把下降距離增大,可以讓你在空中呆的時間久一點,但同樣的,如果除此之外什么都不做,那不僅會摔死,還會摔得更重,更稀爛。唯有造飛機,快速地造飛機,才是活下去的唯一正途。
需要指出的是,這次危機不是任何別的經濟危機,乃是特色社會主義的中國和老牌資本主義的美國之間關于經濟發(fā)展的規(guī)律認識不同而產生的摩擦,全部問題的根據就在這里。
周期性的經濟危機是資本主義的原罪,是生產的社會性和資本主義私有制之間的矛盾。現(xiàn)如今由于科技的飛速發(fā)展在一定程度上延遲了這一矛盾的爆發(fā),同時由于大多數人都沉浸于分享科技進步所帶來的紅利,進而忽視了這一問題,但矛盾是始終存在的。科技進步稍一放慢腳步,這一問題就會立馬浮出水面。

關于談判的焦點和分歧也早已不是秘密,在美國的聲明中我們可以看到諸多關于“技術轉讓”,“關稅壁壘”以及“網絡安全”等議題,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可商榷的,但有一點“扭曲市場的力量,包括補貼和國有企業(yè)”這一議題與目前國內的改革方向有著根本性的背離。
在之前,我國通過諸多外交手段已然爭取了許多回旋的空間,但現(xiàn)如今美國已清楚認識到“擔保監(jiān)督”的重要性,對議題“落實”的要求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。在這樣的情況下,再次通過外交手段換取回旋空間的可能性并不大。
過去的二十年中,中國已經憑借其自身超高速的發(fā)展證明了這一模式的可行性和與本國國情的契合性,另外出于各國內政獨立的原則,美國顯然無權對我國提出類似的要求。
兩個小孩在賽跑,小明跑不動了爸爸會出來給小明送點補劑或水,但小剛爸爸的教育理念是就得全靠小孩自己去跑,結果快被追上時,小剛爸爸跑過來攔著小明爸爸,不讓進場。
這顯然是不合理的。
也許在美國人看來,這并不是賽跑,而是兩個小孩在外面打架。小明打不過了回去叫爸爸,小明爸爸出來把小剛打了一頓。
賽跑是合作博弈,而打架則是零和博弈。
美國是一個強的資本主義國家。它的軍力、經濟力和政治組織力在全球都是一等的,這決定了中美貿易戰(zhàn)的不可避免和中國的不能速勝。
然而,美國發(fā)動的貿易戰(zhàn)爭是退步的和野蠻的,必然最大地激起它國內的階級對立、美國人民和中國人民的對立、美國和世界大多數國家的對立,這就決定了美國貿易戰(zhàn)的必然失敗。
同時美國發(fā)動的貿易戰(zhàn)損害并威脅了其他國家的利益,因此得不到國際上大多數國家和人民的支持與同情。
最關鍵的是,模式之爭,道路之爭又一次被擺上了桌面。在正面的世界經濟戰(zhàn)場中,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已經通過優(yōu)異的成績證明了自身的優(yōu)越性,或者說與本國國情的契合性。
中國歷來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中也清楚提到了“互不干涉內政”這一點,我們是這樣說的,也是這樣做的。
小明在近些年的賽跑中取得了亮眼的成績,小明第一沒有侵略他人,第二不強迫他人向自己學習,第三不阻止他人向自己學習。
可另一方面,快要被超過的小剛不去反思自身的訓練方法,竟然反過來要去指責小明的跑法不對,強迫要求小明向自己學習,這真的是匪夷所思。
但是對任何政體來說,路線的調整進步需要深刻反思,而國際博弈中,綜合國力和話語權又呈現(xiàn)著正比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恢復往日的友好互通,路阻且長。
眾所周知在過去的幾十年中,中美貿易關系日益緊密,現(xiàn)如今,停滯便是極大的退步,更別說還有進一步惡化的可能性。
因此,在這樣的大背景下,一方面需要盡早找到新的增長動力去覆蓋這一危機,而另一方面,則需要廣大人民共同做好心理準備,共克時艱。
貿易戰(zhàn)的最終,勝利一定是中國的。但中國不能速勝,此次危機將會是持久戰(zhàn)。
02互聯(lián)網紅利褪去
產業(yè)角度來看,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內部也正處于關鍵拐點。
人們很難記得,轉變具體發(fā)生在哪天。也許是不斷上漲的房租,也許是加班時間一再延長,又也許是車次越來越少的專線公交。一個時代的終結并不是突然一下子,很多人花了一年的時間才意識到,他們的世界已經不可逆轉的改變了。
大裁員出現(xiàn)的原因有兩種,一種是公司快不行了的前兆,而另一種則是公司將要調轉車頭時所必須付出的代價。
此次的互聯(lián)網寒冬,一多半屬于后者。
前期資本的催熟,后期市場變化,商業(yè)邏輯的試錯,現(xiàn)如今商業(yè)環(huán)境瞬息萬變,而公司處于其中若想活下來,必須不斷地根據其實際情況來調整自己的業(yè)務邏輯,資源配重。
在不同的發(fā)展階段,對不同人才的需求是全然不同的?,F(xiàn)如今仍有許多人在抱有著陳舊的思想,以為按部就班的工作就可以萬事大吉。但事實上,隨著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必然會有許多崗位變得不合理,或者數量要減少,又或者將被徹底取締。而另一方面,新的崗位需求又會出現(xiàn)。
這時擺在普通員工面前的只有兩條路,轉崗,或者被裁。

討論紅利期是否已經過去之前,我們首先要搞清楚紅利是怎么來的?
三種途徑:信息差,價值兌換/轉移,創(chuàng)造新的新增價值。
在中國,既得利益者不是好詞,但第三種途徑的既得利益者是腰板挺得直的。互聯(lián)網紅利的既得利益者便屬于該群體。
但腰板挺得直要有挺直的代價:先進生產力是一個相對概念,一時先進容易,一輩子先進那就要付出巨大代價。
優(yōu)勝劣汰,不斷地優(yōu)勝劣汰,這就是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的命。
現(xiàn)如今國內的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可以粗略分為兩種,一種是運營驅動的平臺型互聯(lián)網公司,一種是技術驅動的產品型互聯(lián)網公司。
第一種公司的核心業(yè)務需要以銷售、地推、物流配送、客服和平臺基層運營為主:比如阿里巴巴,京東,滴滴打車等。
第二種公司的核心業(yè)務則需要以產品開發(fā),智能設備研發(fā),互聯(lián)網基礎設施搭建為主:騰訊、網易、小米等。
二者的發(fā)展模式和發(fā)展路徑均有所不同,但二者都在進化。它們分別沿著不同的路線出發(fā),然后同時來到了拐點面前。
對運營型公司而言,其技能點在了“大數據”上,以銷售地推為例,在過去,這些公司需要建立無數個子銷售團隊,在全國各地的各個城市去對接商戶,推廣自己的平臺。
但隨著大數據技術的應用,定向化的精準推送必將大幅提高其推廣效率,而效率的提高則意味著對人員需求的下降。
再來看產品型公司,在早期的互聯(lián)網時代,只要產品做到極致,只要服務能保證渠道順暢,只要口碑能出去了,就可以快速實現(xiàn)閉環(huán)、快速實現(xiàn)紅利的爆發(fā)。但現(xiàn)如今很難再有這樣的機會了。
一方面,由于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的充分發(fā)展,使得各大需求已經被飽和滿足,并且有足夠多的人在進行著優(yōu)化升級的工作,而另一方面,則隨著互聯(lián)網的“下沉普及”,使得原先的空白市場迅速被填滿,失去了人口紅利。
03光明的未來未必有你
行業(yè)升級在即,唯有技術方能破局。但老實說,5G普及起碼還得一年,大數據和區(qū)塊鏈的技術都知道是好東西,但目前唯一能應用于商業(yè)并且能閉環(huán)的模式,就只有個幣圈。至于人工智能,無人駕駛,光明的未來仿佛近在咫尺,但在冬天最后的夜里卻顯得那樣遙不可及。

行業(yè)進入了深耕期,每家公司都在拼內力,看誰能熬得住,看誰能把現(xiàn)有盤子里的蛋糕,盡可能多地搶到自己碟里。
有人會覺得,熬過冬天就好了。
沒錯,我認為冬天一定可以熬過的,并且熬過冬天確實就好了。但好的是行業(yè),不一定與你有關。
在熬過冬天之后,與從業(yè)人員緊密相關的第一個重大調整,一定是“人才進一步高精尖,人員需求進一步減少”。
舉個粗略的例子,現(xiàn)如今的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大約是100個七十分人才,在20個九十分人才的帶領下奮戰(zhàn)著。而在熬過冬夜的未來,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將變?yōu)?0個九十分人才,在5個一百分人才的帶領下,把之前那些人的工作都做了,并且會做得更好。
在這個行業(yè)里,技術飛速迭代,經驗累加失靈,資歷毫無意義。
不信,你去問問當年那個學flash的老哥,他現(xiàn)在在做什么?
誠然,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終將成為新一代基礎設施,充分滲入到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在這個過程中,發(fā)展快,人員需求量大,由于人才市場的供不應求,從業(yè)者們可以拿到一個較高的薪水。
但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的對技術更新要求之頻繁之多變,對人才技能的迭代要求之快,也非其它行業(yè)可比。
讀書時有這樣一個段子流傳在我們中間,說一個學長斷言移動互聯(lián)網一定會爆發(fā),花了一年的時間苦修Symbian C++(塞班系統(tǒng)),畢業(yè)證都沒拿到。后來主推這一系統(tǒng)的諾基亞跪了,這位學長淪為笑柄。
可多年后回頭想起這個故事,一方面要感慨學長的眼光和魄力確實有過人之處,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感慨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之多變。
15年左右H5標準規(guī)范制定完成,全國的互聯(lián)網公司都有著界面升級優(yōu)化的需求。走到哪只要碰見HR,張嘴第一句就是打聽你身邊有沒有做前端的,緊接著不由分說就給你塞名片,薪水不是問題,翻著倍向上漲,介紹成功還有提成費。
第二年,前端工程師飽和度全行業(yè)第一,大量培訓機構出來的新人找不到工作。
互聯(lián)網行業(yè)“好就業(yè),高薪水”的標簽吸引了一大批普通家庭的學子。培訓機構沒有門檻,嗅覺敏銳,相比學院派中對基礎知識的強調(同時與實際行業(yè)需求滯后脫節(jié)),培訓機構針對當前行業(yè)中最短缺的職位做定點培訓,從一定程度上為行業(yè)起到了良好的人才輸血功能。
但另一方面,培訓機構只送你這一程。上了車之后它便拿錢收工,至于你能不能被甩下來,什么時候被甩下來,則是你個人的事。
在這樣的外部環(huán)境下,大量的功能型人才涌現(xiàn)了出來。能干活,但干不懂。他們勤勤懇懇,日復一日地寫著“增刪改查”,在業(yè)內被戲稱為“搬磚”。
基礎建設的搭建需要“搬磚”,但現(xiàn)如今,幾乎每一處需要“管理系統(tǒng)”的組織都已經接入了。其次,就算有新需求出現(xiàn),“輪子”的完善也讓這一環(huán)節(jié)的效率變得越來越高,底層程序員的需求在日趨減少。
而架構師,算法工程師們,則需要時刻警惕著。一方面你要不斷保持學習,確保自己時刻可以適應企業(yè)發(fā)展所提出的新的要求。而另一方面你也要承擔內心的惶恐,因為你知道,自己學的可能就是下一個塞班,屆時,無法跟上調轉方向的你,終將一無所有。
這個行業(yè)里,說實話我沒有見過家境優(yōu)越的孩子。相對過高的準入門檻,極大的工作壓力以及超負荷的工作強度,如果不是出于愛好,一般的富家子弟確實沒必要吃這個苦。
與此同時,職業(yè)前景的不確定性,35歲即裁員的風險,學習能力的衰退,轉崗的不明朗…..這些事,在深夜空無一人的地鐵上,也偶爾會從心底浮出來。
是,我承認人生沒有容易的,但踏入這個行業(yè)里,就意味著你背上了“持續(xù)先進”的宿命,這就是高薪水背后必然要付出的高代價。他們不是“運氣好,選對行”那么簡單。
而新的生產力終將碾過,企業(yè)發(fā)展不會回頭。
穆旦回望過去時曾寫下詩說,“這才知道我的全部努力,不過完成普通的生活?!?/p>
而這些被綁上戰(zhàn)車的互聯(lián)網從業(yè)者們,我不知道他們的全部努力,能否完成那普通的生活。
文:賈琦92@互聯(lián)網圈內事(quanneishi)
首席增長官CGO薦讀:
更多精彩,關注:增長黑客(GrowthHK.cn)
增長黑客(Growth Hacker)是依靠技術和數據來達成各種營銷目標的新型團隊角色。從單線思維者時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,梳理整合產品發(fā)展的因素,實現(xiàn)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帶來的有效增長…
本文經授權發(fā)布,不代表增長黑客立場,如若轉載,請注明出處:http://allfloridahomeinspectors.com/cgo/model/17846.html